聯合艦隊開始進入沃勒菲克大氣層,上百萬SA-6小型空中堡壘擁促在三千艘星際戰艦四周,準備實施強攻登陸。
各編隊戰艦懸停在離地麵二百五十米的高度,一個個巨大的長方形艙櫃,從L型星際戰艦腹部艙口中倏倏的滑脫出來,迅速的啟動四個角的緩衝器,朝著地麵噴射出強烈的氣流,伴隨著高揚的飛塵,巨大的艙櫃悶聲穩穩落地。
甫一落地,兩側艙門便打開了,從艙體裏的一個個整齊的格子裏,鑽出無數的蠍兵和浮冀突擊隊機器士兵。
作為探路偵察的浮冀機器士兵首先衝出登陸點,快速的爬向四周,蠍兵則在原地列隊集結,等待’暴錘’戰車的登陸,共同組成強攻軍團。
十六個登陸點,共將投放下了三百五十萬名蠍兵,新舊型號的’暴錘’戰車五十五萬名,浮冀機器士兵九萬名。
就在葛朗斯帝國士兵蜂擁集結的時候,MAF-C7登陸點、DH-A二三登陸點和DKJ-9D登陸點中間,空曠的一處平原上,突然間揚起陣陣塵土,等待著葛朗斯L型星際戰艦落地的馬修陸戰部隊,開始從地下鑽了出來:
高達二6.65米、身長9三.5米、雙疊加炮塔上架著一二門48厘米大口徑光速炮、兩側翼48管量子電漿機槍、正麵雙層二8厘米衝擊護牆、側護鋼甲板有一6.8厘米厚的超硬合金護冀、形如巨龜的‘曼獁’運兵重炮戰車,邁開巨大的四肢首先開了出來,掩護著隨後的架著一門一.二米口徑粒子加速炮的‘楓林’戰車和搭載了三二管對空彈道導彈的‘暴熱’防空戰車。
環繞平原的山脈裏,裂開的山腹中,一架架戰機正垂直升空,可90°旋轉的噴射器置於兩側,機冀可收縮成大鈍角‘M’狀,冀下懸掛4枚對空彈道導彈,單座艙、一挺一6管轉輪重型量子電漿機槍從座艙下伸出,整個外型猶如蝙蝠的‘歐塞’戰鬥機噴射著烈焰,衝向空中的SA-6小型空中堡壘和離子聚合飛翼。
突然鑽出來龐大的馬修陸空部隊,也著實讓聯合艦隊很吃驚,各處還沒完成集結完畢的蠍兵和’暴錘’戰車,不得不迎著四周圍過來的各種重型機車列陣防禦, L型星際戰艦噴射出沉沉的氣流開始緊急攀升。
空中,SA-6小型空中堡壘在離子聚合飛翼的配合下,已與‘歐塞’戰鬥機交火,迎著敵方戰鬥群,‘歐塞’戰鬥機甫衝出升降平台,便‘嗖嗖’的發射對空彈道導彈。
與能量型光束炮彈不同,彈道導彈的飛行路線可自控改變,自至擊中目標,加載了高濃縮能量的導彈一旦爆炸,便會在爆炸點產生一個高溫、高壓的能量場,粒子狀的能量原子產生高速的衝擊運動,向四周快速衝擊,爆炸中心點方圓一點六公裏範圍內的一切物體,都會融化在這個高溫高壓的光球裏。
這是馬修人戰列艦中的主導武器的同係列武器,也是剛剛才實驗性新裝備在戰鬥機上的武器,除了沃勒菲克星上的部隊配置之外,另外幾個行星都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