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連夜公關(2 / 2)

陵城縣是江南經濟強縣,在撤縣並區之前,就以試點直管的名義,由省裏直接管理,那幹部自然也是直接有省委組織部任免。

這樣一來,陵城就成了省裏不少人眼裏的肥肉,這裏基礎好底子厚,可是出政績出成績的好地方,一般有背景的人來這裏呆個兩三年,很快就會獲得進一步的升遷。

因為這個原因,一般情況下陵城的縣長,會由本地幹部升任,而且一般情況都會幹上最少一屆,然後幹滿一屆之後,這位區長肯定會升遷到外地去。

而陵城的縣委書記,卻經常是車水馬龍一般,你放唱罷我登台,我方謝幕他開演。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穩定陵城縣的經濟發展,不能因為書記換的勤,而動搖了陵城的經濟基礎。

前任書記區長一同空降,那是有特殊原因,但事實上也證明這個方法不行,所以在區長調離後,就從本地幹部中選了一位,繼續由區長做鎮海神針。

這樣一來,組織部部長和宣傳部部長就至關重要了。

特別是組織部部長,如果不能和書記一條心,那書記絕對會想辦法換人。

可組織部部長要和書記一條心了,那自然就不能和縣長區長走太近,要不然這可就犯了官場大忌,最終會弄成兩頭不是人,兩頭都討不了好。

每次來了新的書記,周長河都能迅速調整心態,準確的調整方向,迅速和書記達成共識,跟隨上新書記的腳步,也肯定會是書記大人,第一個帶著到基層調研的常委。

隻是這樣一來,而且時間一長之後,周長河不免就會得罪縣長區長,以及一大幫本土幹部,所以每次他的民主測評,都是四套班子中墊底,每次有提拔機會的時候,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反對聲音。

雖然臨走時,每一位書記都向上級大力推薦周長河,可每一次他都沒法再進一步。畢竟那些書記們,也沒真心將周長河當自己人看。同樣,周長河也不是就一心為書記大人著想。

每次他和書記關係好得不能再好,那是因為兩人各自的需要。

對於這種情況,錦上添花當然是會,但要想人家選中送碳,那你周長河想都不要想了。所以,當每次有提拔機會,那些反對聲響起的時候,卻沒人願意幫他說句公道話。

當然,也不是沒有過一點機會。

曾經有位書記確實夠意思,想了不少辦法,幫他調到其他縣市當常務副縣長。

可想來想去,周長河覺得到外地去當常務副縣長,還不如在陵城當個組織部長來得舒服,他猶豫了好久還是拒絕了人家的好意。

因為外縣和陵城相比,在經濟體量和財政收入上,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

而且,在這裏當組織部長,他隻要聽書記一個人的就行了。陵城區官場幾千號人,除了對縣長要略微尊重點外,其他人周長河鳥都不鳥人家。

雖然縣委副書記排名比他靠前,可排名靠前有鳥用,要提拔個人還不是得來求他周長河,至於那些副縣長啥的,一個個都得看他臉色行事。

可到外縣當常務副縣長,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不但要看書記臉色行事,而且還得在縣長底下低調做人,這夾著尾巴的滋味,兩頭討好兩頭受氣的滋味,那可是很不好受的了。

當然了,到外縣當常務副縣長,那也不是沒有其他好處。

如果在常務副縣長任上幹得好,那就很可能接接任,或者調到其他縣當縣長。

當然了,那也隻是有可能。

而且可能還有很多種,幹得好有可能大概後續能當縣長,也有可能繼續幹常務副縣長,還有可能轉為縣委副書記……

因為可能性太多了,所以周長河最終還是沒去。

“長河啊,你來了。”正在周長河有些懊惱的時候,林書記從辦公室走了出來,見周長河在門外等著,這才想起和周長河約好的事情。

“林書記……”周長河想問問林書記,能不能哪怕花個十分鍾的時間,談談幹部方案的事情,要不然就隻能下次常委會上過了。

“長河,我先處理點事情。”林書記朝餘鄂招了招手說,“小餘,你現在就趕往市區,給我安排個吃飯的地方,老馬說上次吃魚的那個地方不錯,你就按上次的情況安排,晚上大概有七八個人吃飯,你現在就去……”

好吧,林書記這是要連夜公關的節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