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京(2 / 2)

王棟看著李慕白離去時滿臉憤恨的表情,顯得很不在意,衝著眾人說道:“這個李慕白簡直就是我文人中的敗類,老夫很恥於和此人同鄉。今天,我王棟在這裏謝謝諸位的盛情,在此向諸位保證,我王棟此次一定不負聖上所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眾人聽了王棟的話,也是紛紛拍手稱讚,其中已帶頭官員說道:“王年兄,我期盼這一天可是很久了,此次聖上英明,才讓你又重歸上京,我們眾人已經在城內你最喜歡的‘福滿樓’給你備下了水席,我們一同過去吧!”

就在王棟等人一起趕往福滿樓的同時,李慕白也騎在跟來的仆人牽的馬匹上,一路狂奔的向著上京城他置辦的家中飛奔而去。

其實,李慕白並不是一個薄情之人,他現在之所以這樣做,隻是為了一個名聲,一個忠於皇帝的名聲。李慕白今年已經35歲了,可是至今卻是還未娶親,這一切都是李慕白刻意營造出來的一種名聲。

李慕白,自幼好學,17歲便通過了文士考試(相當於秀才,取得這個之後,才能上京參加京中的殿考),取得了上京殿考的資格,可是,李慕白卻是屢屢不中,從而在朔陽城內留下了個死讀書的名聲。這也是因為中州帝國一般文士考取功名,都是最多考取三次,三次不中之後,如果再去,就會遭到眾人恥笑。而李慕白卻是前前後後考了10次,這次高中會元。而提起此中的艱辛,李慕白也是有苦自家知。

而且李慕白,之所以後來能中,也是因為參加眾多次後,看到了一些門路。原來,近幾年,每年科舉,能高中之人,大都是世家子弟,像李慕白這樣出身寒士的,幾乎沒有。李慕白後來摸通了門路後,先是替別人考了三年,這才在第四年頭上,才取得了一個保證,正時這個保證,才讓李慕白高中會元。

經過了這些風雨後,李慕白更加的渴望著加官進爵。可是,當李慕白當初晉見天子時,卻因為心裏緊張,說話時結結巴巴的,此時更沒有人替他說話,使得天子誤以為他時個結巴,就胡亂的封他了個翰林,讓他負責校對史集。

正是有了這些經過,李慕白才忍痛做出了種種舉動,割舍了家中的親情,想以此博得個為國盡忠的名聲,以求有朝一日,傳到皇上耳中,能換取個好出身。

自從,王棟恢複尚書身份後,李慕白心中也是驚喜異常,常常的想著自己終於是苦盡甘來。一心等著王棟到來之後,能靠在王棟這顆大樹底下,謀取發展,可是另李慕白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剛剛和王棟打了個招呼,竟遭到他的如此羞恥,特別是他的那個書童(李慕白並沒有聽清程宇初對王棟的稱呼,以為程宇初隻是王棟的書童),一黃口小兒,竟然也來羞辱自己。

想到此處,李慕白在心裏暗暗發誓道:“次日,我李旦所受羞辱,他日定雙倍奉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