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西涼之狼(1 / 3)

人物資料卡

姓名:馬超

職業:武將

出生時間:公元176年

去世時間:公元222年

馬超,東漢前將軍、槐裏侯馬騰之子,出生於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

三國演義中馬超自稱“累世公侯”,而事實上,馬超頂多算一個落魄貴族,《典略》說馬超一族是馬援後人,到底是不是誰都不知道,但他是扶風茂陵人,足以說明他這一族和馬援還是有關係的。馬超的祖父馬平,字子碩,原為天水蘭幹尉,後不知何原因失官而留在隴西,窮困潦倒,沒錢娶老婆,沒辦法娶了一個羌女,生了馬超的父親馬騰,這樣算來馬超也算是有四分之一羌族血統。

馬騰這個人算是很好的詮釋了混血兒相貌出眾這道理,身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麵鼻雄異。不折不扣的型男,可惜他隻是高帥,不富,年輕的時候以砍柴維持生計。關於這個馬騰,三國演義裏把他描繪成了一個忠君愛國心存漢室的大忠臣,而曆史上的他基本可以歸納為四個字“亂臣賊子”(當然,你也可以說他是“梁山好漢”)雖然《典略》中的馬騰可以稱為忠君賢臣,但這本書中對於馬騰的記載基本屬於娛樂大眾,用《後漢書》《三國誌》等史料可以把《典略》的記載駁得體無完膚,馬騰下麵還會有提,暫時說到這。馬超就是出生在這麼一個家族,不是累世公侯,也不算什麼官宦之後,勉強能算個黑二代,因為他老爹是賊嘛~當然這賊後來被招安了倒是能說馬超是官二代了。

少年的馬超基本是在反賊堆裏生活的,從出生到成年,他經曆的都是造反、被招安、割據這些事,身邊有大賊頭子韓伯父,還有他爹二號賊頭子馬騰以及其他西州人,腦子估計不會有什麼忠君愛國,漢室正統這類思想。也對,這哥們兒從小在土匪窩裏長大,你指望他能成為一個忠君愛國的大忠臣?

與演義中差不多的事,馬超在年輕的時候就勇猛過人,在被稱為“天下強勇”的西州軍中“號為健”。馬超第一次有記載的上戰場並非馬騰與李傕、郭汜的戰爭,而是一場小規模戰鬥,與其說是戰鬥不如說更像是當土匪,興平年間,馬超攻破扶風蘇氏塢,並搶了好多東西,馬超在此戰中沒有什麼太大的亮點記載,倒是馬騰軍第一勇將龐德,在馬超等人選打劫來的寶馬的時候選了一匹長得醜沒人挑的馬,被眾人嘲笑了一番,之後的渭南之戰,這馬發了飆,給眾人看傻眼了,然後服了。這個被抄了家的扶風蘇氏逃出來了一個聞名西州的人物,後來的金城太守蘇則。

建安元年,馬騰因為挑釁他的救命恩人兼義兄韓遂,被韓遂狠教訓了一頓,還被殺了老婆孩子,從這時開始一直被人認為是“好基友”的韓馬二人徹底決裂,這場戰爭是馬超有記載的第二次參戰,這年馬超整二十歲,在這場戰爭中他和韓遂軍中同樣有健名的閻行打了一架,結果是閻行的矛被馬超打斷了,然後閻行用折斷的矛敲馬超的腦袋,差點幹掉馬超。

結合後來馬超“自負多力”的記載可以看出,馬超打架是靠蠻力,而且比較抗打,屬於力量型,也就是如今網遊中的肉盾型戰士,而閻行反應比較快,屬於敏捷,屬於刺客類職業。

雖說馬騰不是忠君賢臣,但是他也沒什麼太大野心,基本就跟呂布似的,跟著利益走,但他生下來的這個叫馬超的兒子和他就不一樣了。馬超的性格是從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單獨統兵作戰開始漸漸顯露的。建安七年,袁尚遣高幹、郭援將兵數萬人,聯合匈奴單於向河東進軍,曹操手下的鍾繇派張既傅幹聯合韓遂馬騰等關西軍閥,韓遂馬騰等調遣精兵數萬,令馬超統率,與鍾繇會和迎戰郭援,在郭援軍半渡汾河時截擊,大破郭援軍,馬超在混戰中被流矢射中了腳踝,他沒當回事用囊裹上繼續戰鬥,而他手下的第一勇將親手砍了郭援的腦袋。戰爭結束後,馬騰因功升為征南將軍,韓遂升為征西將軍,並開府。龐德也被封為中郎將,封都亭侯。而作為大軍統率的馬超呢?曹操給馬超的官是徐州刺史,估計是聽說了這號人物想納為己用,並當做人質牽製馬騰,而馬超根本就沒正眼看這官,我好好的土皇帝皇太子不當,為毛要去給你賣命做傀儡?馬超不甘於人下這種性格,從這時就能看出來了。之後建安十年,馬騰又一次出兵幫曹操打高幹,而這次馬騰軍的統率是誰沒記載,估計也是馬超,因為馬騰軍中包括馬騰在內除了馬超之外實在是沒有什麼能統率大軍的人才,次年又滅了張白騎,當然在這戰中表現最優秀的是“龐白騎”。

建安十三年,馬騰被張既連哄帶騙伴威脅的忽悠進了鄴城,還把全家都帶去了,而唯獨留了一個人,馬超。真心看不出來這馬超是馬騰刻意留的還是馬騰不得不留的,如果是刻意留下馬超,為嘛不把宗族也留下?根據之前馬超不就任徐州刺史和諫議大夫來看,這次馬超也是不打算給曹操賣命,既然我爹去鄴城了,那這的土皇帝就是我,我憑什麼聽你曹操的。也許馬騰覺得曹操給了我個安樂窩,我就可以好好享福去了,沒必要玩割據了,但是他兒子馬超未必這麼想,之前的二詔不任完全可以說明馬超不是那種吃別人飯給別人辦事的忠犬,而且馬騰長期把部曲交給馬超統率,估計他說話都沒馬超有分量了,對於這個自己生的這個“狼子”,馬騰可能也無可奈何了,也許是因為這個他才猶豫要不要奉詔就任。從這裏看來,馬超比他老爹要有野心更有手腕兒。而就在馬騰猶豫的時候,張既已經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馬騰不得不奉詔就任長樂衛尉了……

曹操表馬超為偏將軍,領馬騰部曲,馬騰走了,這地盤的一把手就是馬超了,馬超並不像馬騰那樣僅僅滿足於割據一方偏安一隅,而是積極的做了很多擴張準備:在馬騰離開之前,他已經無意中給馬超留了一塊“大肥肉”——益州,劉焉和馬騰關係一直不錯,而劉焉也是因為幫馬騰襲長安,導致兒子被殺,自己發病而死,留下了一個最蠢的兒子劉璋繼承他的位置,這蠢主子手下的益州對於馬超來說無疑是一塊大肥肉,馬超掌權後便去連蜀,以方便進一步圖蜀,但這一切被劉璋手下的王商看破了,勸劉璋不要“養虎”,於是這事也就作罷了;(可惜劉璋後來養了另一隻老虎,最後這前後兩隻老虎一起把益州吃了)劉璋圖不了了,但是張魯可以連合,從地理上來看張魯馬超互為唇齒,互相搞好關係無論是對馬超還是張魯都是有利無害,而馬超和張魯的關係從後來的馬超反攻涼州時張魯能怎麼幫就怎麼幫便可以看得出來。

遠鄰折騰完了,下一步就是折騰身邊的近鄰了,其實成宜楊秋這些小軍閥對於馬超勢力基本都是依附狀態,都是些不搞就定的,唯一不好搞定就是“近親”韓遂,而最麻煩的也是這個“韓義伯父”,當初他爹就是抱韓遂大腿而崛起的,後來得意忘形的他爹沒少受韓遂欺負,而且這倆家還有仇,雖說之前被曹操以天子的名義勸和了,但這倆人難免互看不順眼。不過看韓遂不爽的是馬騰,而現在在原馬騰地盤掌權的是馬超。

其實往深了較真來說,這韓遂和馬超還有那麼點孽緣,馬超字孟起,古代起字一般是嫡長為伯,庶出為孟,這馬孟起沒叫“馬伯起”,估計是庶出,那嫡長子是誰?嫡長子被韓遂宰了,韓遂“殺騰妻子”正室和嫡子都被韓遂幹掉了,然後馬超就成嫡子嘍,而對於馬超這個比較薄情的人來說,自己那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以及這孩子他娘就跟街上的陌生人沒啥兩樣,你殺了就殺了,跟我關係不大。於是韓馬兩股勢力一直保持著相安無事的狀態,不像馬騰時期那樣“連兵不解”,馬超的一係列措施使他在關中紮深了根。

建安十六年,曹操命司隸校尉鍾繇討伐張魯,而討伐張魯需要通過關中馬超等人的地盤,實際上此舉就是借討伐張魯之名平定關西,這鍾司隸進關中還耍了個小聰明,他對馬韓兩家實行離間計,讓馬超率關西軍閥趁韓遂現在在西討張猛,馬上做掉他。誰成想他這離間計倒是把馬超惹反了讓關西軍閥集體抱團了。鍾繇明顯吃了低估馬超智商的虧,馬超為首的關西軍閥要是和韓遂勢力兩家打起來,要麼一家被滅另一家損失慘重,要麼兩敗俱傷誰也幹不掉誰,無論什麼結果都是他們損失慘重,結果隻能是鍾繇坐收漁翁之利不費一兵一卒平關西。這種小伎倆欺不過馬超,反倒是被馬超利用了,韓遂討張猛回來就看見馬超為首的關西軍閥打著自己的旗號造反,還沒張嘴問,就被馬超一句話堵住了“前鍾司隸任超使取將軍,關東人不可複信也,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典型的口蜜腹劍,你韓遂跟著我們幹,你是爹,你是都督,你韓遂不跟我們幹,後果你懂的。韓遂手下的閻行因為家人也在曹操處做人質,一直就有投曹的意思,勸韓遂不和馬超聯合,可惜韓遂根本就別無選擇,他欺負了一輩子馬騰,結果老了被這個馬騰的兒子狠狠的擺了一道,不得已收了這個“狼子”,當了這“狼群”的都督。

關中十部俱反,聚眾十萬,以韓遂為都督,還劫持了名士賈洪寫檄文,附近郡縣紛紛響應,不響應者如關中軍閥劉雄鳴則直接被馬超等擊潰。曹操先遣曹仁助鍾繇等抵擋關中聯軍,無果,關中軍占據潼關,曹操敕諸將:“關西兵精悍,堅壁勿與戰。”八月,曹操到達潼關與馬超夾關而峙,難以西進,遣徐晃朱靈率四千步騎暗度蒲阪津並趁夜色壘營,擊退了當時防守在那的梁興,做好了接應曹操的準備。而就在曹操與徐晃議計的同時,韓遂與馬超也在研究怎麼搞曹操,馬超建議加強兵力鎮守渭北蒲阪津,這樣曹操便一直無法渡河,等沒糧草了,他也就撤了。計策最終並未被采納。這一計策幾乎讓徐晃的渡蒲阪之計成為泡影,也難怪曹操聽說後會感歎馬兒不死吾無葬身之地。而韓遂的意思是,蒲阪設不設防無所謂,我就是打算賣破綻給曹軍,就是讓曹操渡河,等他渡到一半了,我們衝上去要了曹操的命豈不是更好。馬超聽完頓時感覺到了好強烈的既視感,二話沒說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