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能夠非常直觀的看到這些腳印之外的其他腳印。
既然我仔細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那個淡淡的腳印,這就說明這些腳印是消失在了我剛才踩過的那片淩亂的腳印上麵的,因此,我也隻能是在這些腳印當中尋找線索了。
我最怕這種找線索的麻煩事情了,以前小時候我爺爺給我買了益智拚圖,說是要鍛煉我對色彩的敏感度。畢竟我是學習陰陽彩繪的,祖傳的東西一定是要好好學的,所以我爺爺為了讓我把這門手藝好好掌握了,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
但是我對於拚圖之類的,確實是不感興趣,主要就是怕麻煩,因此學習國畫的時候,我都是學習寫意畫,工筆畫都是粗糙的糊弄糊弄。畢竟現在有了照相機,工筆畫主要是追求細節,我覺得細節畫的再好,肯定是也沒有照相機拍攝出來的真實動人,因此我就主要花費大量經曆學習寫意畫了。
其實後來我才知道,寫意畫比工筆畫更難,因為隨手亂畫的和藝術品之間,也許隻有非常微弱的差別,甚至這差別也是說不好的,隻能看出來,是說不出來的,因此老師在培養我的時候,也是用了一大堆玄學的詞彙,什麼太硬了、太鬆了、太黏了之類的。
筆鋒的軟硬就是一個感受的能力了,有的人感覺不到筆鋒的軟硬,這一個台階就永遠是邁不上去的。不是用筆的力量大小,就能控製筆鋒和畫作的軟硬了。
還有,太緊了,不是把裏麵的內容畫的鬆散一些,山水間、花草間的距離大了,就能鬆一些,而是在神韻上的。
有的畫作隻有一座山,孤零零的傾斜在畫紙的一角,其餘的地方什麼都沒有了,蓋滿了各位大收藏家的印章。但是這幅畫看上去就恰到好處,鬆緊適當,空靈又不顯空蕩,單純又不顯單調,反正是一看就覺得好看,但是自己照著臨摹下來,還是覺得神韻難以學會。
不過,由於我家族的基因還是有一定效果的,所以我在學習寫意畫的時候,也還是有著很深厚的天賦的。
就是入門的時候太難了,後來隨著學習,學得越多,我就覺得我體內的天賦越是能夠得到很大程度的施展。
隻是由於我們高中的藝考比較跑偏,隻是注重臨摹的能力,和複製的能力,絲毫都不重視創新能力和天賦,所以我很遺憾,就沒能考上大學。
不過我手中的寫意畫的功底可是越來越深厚了,畢竟我現在也是開著一間畫室的,以此為生,並不是在學校的學生,成天學完了就算了,沒有實踐。
很快,我就把地上的這些腳印找清楚了。
遺憾的是,我並沒有發現剛才那個淡淡的腳印。
我擦了擦額頭上的熱汗,我確實是也是累了,而且剛才進入飯店當中吃東西,也確實是沒有吃飽,身體有點兒虛弱了。
我站起來之後,頭有點兒暈,可能是低血糖犯了。
好不容易出現的線索又斷了,我隻能是把這個淡淡腳印的事情記在心裏,等之後的時候再好好去想想該如何去定義這個腳印,以及怎麼去處理它。
沒有辦法之下,我隻能是繼續向前走,沿著我的腳印,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線索。
前方大概隻有五六米的距離,我用手機的光線照了照,隻是看到了我這兩行腳印。
但是我擔心萬一有什麼細小的痕跡被我給忽略了,就實在是太可惜了,於是我就繼續向前走了過去,小心翼翼的,十分仔細地勘察著地麵。
終於,走到了盡頭,眼前的情況卻嚇得我急忙後退了一步,差點兒失聲叫了出來。
就在我前方的腳印盡頭處,竟然有一隻巨大的腳印!
這個腳印是三叉的,有點兒像是一隻大鳥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