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萬國權的家人。
萬國權的父親:萬福鱗(1880年一1951年) 字壽山,吉林省農安縣(今吉林省長嶺縣)人。曾任黑龍江省政府主席,國民黨上將,早年是東北軍的一名主將,與張學良將軍為“換譜兄弟”莫逆之交。張學良任北平行營主任時,萬福麟任總參議。在北平時每逢萬母生日,張學良都備厚禮為老太太祝壽。
萬國權是萬福麟快到40歲時喜獲的兒子,1937年萬國權18歲了。父親為他選定了一門親事,女方便是伴隨他至今的劉宗華。劉宗華也出身將門,聰穎賢惠、知書達理、相貌出眾。他們的婚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當時北平城裏的許多名流到場祝賀。婚禮的證婚人是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長秦德純,婚事的介紹人為大名鼎鼎的傅作義。
東北淪陷後萬福麟於民國21年9月,被委任新編第四軍軍長,西安事變他堅定站在張學良將軍一邊。“七·七”事變後國民黨重新編組軍隊,萬福麟任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五十三軍軍長。負責平漢線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線的防守。
1939年2月,萬部參加豫北、豫東的對日作戰。6月武漢會戰開始,萬福麟任第二十六軍團軍團長兼第五十三軍軍長,負責防守德安、星子一線。武漢會戰結束,第五十三軍奉命休整補充。萬福麟調赴重慶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軍長職務由周福成接任。
抗戰期間萬福麟於戎馬倥傯之際,在四川大後方的湔縣文廟山買地造屋,把家安在這清幽祥和之地。抗戰勝利後萬福麟一度,被派任東北行轅副主任、東北行營政務委員會主任。到任不數月東北解放,民國38年(1949年),萬即隨國民黨政府轉赴台灣。任國民黨政治谘詢委員會委員,1951年7月病逝於台中,終年71歲。
鬥轉星移轉眼之間,萬國權與劉宗華已共度了70多個春秋。他們的5個兒女也都成家立業。對於子女萬國權一直要求他們,靠自己的本事吃飯走自己的路。在萬國權家除老兩口,和小女兒為民建成員之外,其餘4個兒女全是中共黨員。
“十年期間”中,萬國權一直背負著軍閥之子的包袱。直到1984年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大姐到天津視察,特意提出要見一見萬國權夫婦。在天津國賓館,鄧穎超大姐的一句話使萬國權豁然開朗。鄧大姐拉著他們的手說:“我們算是世交了,聽彭真同誌講,你父親給黨做了不少工作……。”接下來她的語氣又加重了許多:“中共曆來對各界愛國人士,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過貢獻和出過力的人,是不會忘記的。”聽了鄧大姐這一席話,萬國權暗自長長地噓了一口氣,整整積壓了10多年的冤屈頃刻間蕩然無存。
1994年,在全國政協八屆二次會議的閉幕式上,萬國權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在全家團聚的時候,看著兒孫們都已長大成人,萬國權感慨萬千。然而忘不了叮囑一句:“要切切實實地為國家,和人民多辦實事才行啊!”此後萬國權同誌又幾次,回湔江堰市視察工作,盡可能為當地作點貢獻。其中一次還有清城山下的,鶴翔山莊住過一晚上。聽他身邊的人講,1994年那次去文廟山故居,他是想看老家故宅還在否?如果尚在他想和地方商量,買下來作養老之用。可惜舊屋已經被開發成新居,他的主觀願望落空!(文廟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