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次來之前,武烈根本就沒有多費心思考慮如何下手偷藝,雖然他想讓他們哥倆學點武功用來防身,但是並不一定非得是少林功夫,所以說這次來的主要目的還是想使這哥倆體味一下佛家的修行生活和感受一下佛家的莊嚴氣氛,如果這次的熏陶可以使哥倆的心境修為有所促進的話,則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也算沒有白費。
少林寺景區位於嵩山西麓的少室山陰 , 由少林寺、塔林、初祖庵、達摩洞、二祖庵、永泰寺、少室闕等著名景點組成。四周群山環抱,溪水潺潺,翠柏奈鬱,景致幽雅,是國家旅遊局首批公布的AAAA 級景區。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因坐落在少室山下的密林中而得名,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祖庭,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位於少林寺西側的少林寺塔林,占地麵積約2萬平方米,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現代磚石墓塔231座,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塔林。
看著大家隨著上山的人流,一路指點江山,談笑嫣然,武烈也不禁內守本性真如而肆意瀏覽,麵對嵩山的美景奇觀,神色平和淡然。
進過兩個多小時的跋涉,眾人終於來到了少林寺的山門前。
看著山門之前忙著合影留念的旅客,許蒙指點著介紹道:“山門,其實應該稱作“三門”。據佛經而言,三門即三解脫門的簡稱,稱寺院的大門為三門,是取其入道之義。”
現少林寺的三門,是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時所建。後來又經過1974年重修。正門上方橫懸長方形黑底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這是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時當時的皇帝禦題頒賜的。
再進入一點就是三門殿,裏麵神龕裏供奉的是彌勒佛的坐像。神龕後麵為韋馱護法立像。三門前有石獅一對,豎眉鼓目,純真威武;雕工精致,元明舊物。三門的八字牆外,有明嘉靖年間建立的石坊兩座,東西對稱,形製相同。
大家對許蒙的博學很是讚佩,同時對少林寺的建築更是讚歎連連。
此時大家已經身處寺院第二進的天王殿麵前,國發仰望著這座與大雄寶殿、藏經閣並稱三大殿的重建仿製建築,似乎很感興趣,流連不已。而呂三早已經忍不住走到大殿前,用手輕輕撫摸著雕琢精美的牆壁,感慨不已,“這就是聞名已久的嵩山少林寺啊,中國武術的發源地,我終於來了!”
見他頗為癡迷地喃喃自語,眾女不禁掩口輕笑,她們對寺院的建築風格和佛殿的名稱曆史等並不是很感興趣,剛進了山門,就拉著許蒙直直闖入,說是尋找拜佛許願的地方。許蒙略感歉意地看了武烈等人一眼,急急說道:“再進就是大雄寶殿了,我們在那裏等你們。”
呂偉夫婦也眼睛一亮,對視微微一笑,也攜手跟著進去了。武烈略鬆了口氣,與國發兩人並肩走近殿內兩旁矗立的護法金剛和四大天王像,細細觀看,隻覺刀法細膩,異彩描金甚是威武,令人不自覺就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