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玉佛(1 / 2)

這一日行至豫北連桐山南峰。

雖然天色已經不早,但是留戀瑰麗湖光山色的慈宣並沒有著急,似慢實快地穿行於山林小路。剛拐過山角,就發現前方高崖下似有座廟宇,高翹的飛簷在夕陽的映射下金光隱現。

為了追蹤度化一隻妖猴,連日來一直奔行在山中,睡無安寢,食無果腹,看來今晚終於可以好好地安歇了。慈宣不由大喜,合十低宣聲佛號。

行到近前,才看清高大的山門上書玉佛寺三個金字。

廟宇依山而建,院內古柏森森,層疊掩映中仍可見殿角飛簷隱現,前後三進院落,隱約傳出晚課禪唱聲聲。慈宣連忙整理好身上的袈裟,撣去浮塵,拾階而上輕輕叩門。

知客沙彌接引慈宣和尚落座禪堂,奉上清茶,垂首合十道:“請大師傅在此稍事休息,待晚課後開齋時再來相請。”

慈宣和尚連忙回禮道:“有勞師兄。齋飯後可否容小僧拜見主持大師?”

知客沙彌聞言不禁麵有難色,低宣聲佛號道:“鄙寺主持正在閉關,恐讓大師傅失望了。”

大凡佛家或道門中人閉關潛修很是平常,而自己拜見主持大師也僅僅是為了禮貌而已,所以慈宣和尚點了點頭,並未多說什麼。

知客沙彌暗噓口氣,再次躬身合十,急忙轉身退出禪堂。

齋飯後,慈宣和尚坐在安排給自己的客房裏,望著告退而出的知客沙彌背影不禁有點犯疑。雖然齋飯時,寺內僧眾魚貫而入低頭用齋,顯得極嚴的規矩和頗高的素養,但是齋堂內總是有一種令人感覺壓抑的氣氛,目光動處並未見到寺院中稍有地位的僧侶。

再則,自己有意觀察之下,竟然發現幾乎所有的僧人眉宇間都不甚開朗。按理說大凡住寺的僧侶每日心無旁鶩,專心苦修,怎麼會顯得內心如此起伏不定呢?況且又是晚課剛畢,此情此景實在反常。

縱觀玉佛寺,寺廟布局合理,知客沙彌恭敬謙和,這些都足以說明該寺主持是位深具智慧、功德的大成就禪師。

莫非是關係到寺廟的存亡安危亦或是主持大師發生了什麼意外變故?

慈宣和尚又聯想起之前在知客禪堂裏自己求見主持方丈的情景,明明見到知客沙彌是麵帶難色的,這也頗顯不太正常,難道竟然是主持大師發生了意外不成?

既然大家同為佛門一脈,自己恰逢其會,怎麼也不能袖手旁觀。想到這兒,慈宣和尚起身推門來到廊前,抬眼望去,隻見夜無星月,院裏一片漆黑。

令他大感意外的是,齋飯才剛剛結束,院內竟然沒有燈火,難道眾僧如此快就熄燈就寢了?低頭稍一思量,他回身帶好房門,順著回廊側身走向後院。

玉佛寺依山而建,故此占地不是很大,前後三進,僧舍客房都在二進的東耳跨院,到第三進就已經是盡頭了。

慈宣和尚閃身進院,貼牆而立,放眼環視四周,隻見院內幾棵鬆柏下隨意安放著幾個石桌石凳,旁邊的花壇裏竹影浮疏,顯得簡潔出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