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隱心(1 / 2)

“我隱心一宗成立於南宋末年,開始隱心道法脫胎於龍門派,屬於道門旁支,故名龍隱心道。而龍門派奉道家北七真之一的邱處機為祖,繼承和發揚了祖師王重陽的道家全真派思想,在道家教派林立中一直是很另人注目的一支,所以龍隱心道借勢而行,得以生存和發展。

流傳到元明之際,受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影響,佛道儒醫易武等各家風氣開始盛行。當時的掌道天機子祖師天資聰敏,實為百年難遇的奇才,力排眾議,堅持異教同理,主張將當時流行的門派理法兼容並蓄,提倡性命雙修,自己在修道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上融合百家精華,彙集曆代大成,終於創出了仙佛合宗,法理合一、知行並重的隱心宗一派。隱心宗的所有觀點和修法都有理論淵源和實踐印證的雙重驗證,內修法門道盡真機秘訣,由淺入深,證道直捷。

隱心宗尊龍隱心道曆代傳人為祖師,繼續發揚傳承。隱心宗擇徒極嚴,分門施教,每代隻有一位主傳承長老,負責傳道、授業、解惑之職責,其餘同門隻可自修自業,不能擇徒授道,更別說私自開宗立派了,所以隱心宗至今人才濟濟,法脈宏大不絕。

大約在清朝康熙年間,藏傳佛教受皇封尊崇,盛行一時。當時的夢雲祖師偏愛佛學,禪宗修為極深,發願去西藏求取真傳,前後曆時七年,終於感動噶舉派活佛,親自灌頂得傳最高大手印六成就次第法門。歸來後閉關五載,終於將隱心宗的仙佛合宗完善統一,形成自己獨特的修行法門。由於夢雲祖師平時喜穿僧衣,所以後世一直延續效法,都取法號,著僧衣。”

說到這裏,得一和尚停下來看了看武烈,笑道:“這下你知道我的來曆了吧?”

武烈點點頭,雖然得一和尚把隱心宗的曆史講述地很明晰,但是自己也隻是了解個大概,並沒有再深究的念頭,不過奇怪的是,自己絕對是生平第一次聽到隱心宗這個名字,但是為什麼心裏卻隱隱覺得很熟悉、很親切呢?難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緣份嗎?

“別急呀,”心中的疑惑還是被得一和尚看出來了,他微笑著搖了搖頭:“馬上就要說到正題了,等我說完以後,你或許就全明白了。”

武烈暫時按耐住自己的疑惑,點點頭道:“那好,您接著說吧。”

得一和尚讚許地點點頭,接著講道:“在我們隱心宗一脈近二百年來,有過兩次祖師轉世的事情發生,都是發生在大手印六成就次第法門修為最深厚的兩位祖師身上。”

看了一眼武烈欲言又止的神情,點點頭接著解釋道:“所謂轉世的說法是初見於佛經,據典籍記載,藏傳佛教中很多大喇嘛、班禪、活佛或者呼圖克圖等修為深厚的大師們均有靈童轉世現象發生,在他們圓寂臨行之前一般都通過偈語或者暗示等方式,或多或少地指明轉世的時間、方位和名字等信息。”

武烈恍然地點點頭,但是臉上的疑問卻更多了,可他沒有發問,知道得一和尚必將繼續揭開謎底,而實際上也是如此。

得一和尚接著說道:“藏傳佛教是通過金瓶掣簽製度來確定轉世靈童的身份的,據傳這個方法是源自清朝康熙皇帝的一份聖旨,形成了製度,一直流傳至今。而我們隱心宗則沒有那麼複雜,因為祖師轉世之前的指示都是很明確的,後世門人隻需通過師門傳下的金瓶天解掣簽就可以認定,絕無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