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絕大多數網絡小說作者一樣,本人也是自小從書堆裏長大的。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的母親,她雖然是學理科—財會出身,但是非常喜歡文學,經常從單位圖書室借書回來,所以我家從來不缺乏文學方麵的書刊。雖然她時常告誡我:小孩子要以學業為重,但是我依然迷戀小說,並且偷看完所有母親借回的書刊。由於從小是在姥姥家長大的,在幾個姨舅輪番的教學實驗中,學前的我就已經可以不費力的讀書看報了。記得我看的第一部小說就是總共12本的白話本《說唐傳》,是根據隋唐演義改編的,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接連看完了三大名著(至今沒完整看過一遍《紅樓夢》),記得最喜歡的一本書名字叫:《印度王子與神猴》,忘記作者是誰了,內容與《西遊記》很不一樣,並且文學性與趣味性都很強,所以至今印象深刻。
大約在初中時代,我的每篇作文都是班級乃至年級組的範文,所以有點年少得誌的我也開始寫了一些文字,大都是武俠方麵的,雖然不乏同學和父親同事的捧場索看,但是依舊沒有堅持下來,所以別提什麼收獲與成就了。
所以本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看了很多網絡小說後,再也無法按捺內心的躁動,急於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故事透過文字表述出來,再通過網絡傳播與大家分享。當想法變為現實的時候,遂成就了這本小說。
雖然筆法青澀,經驗不夠老到,但是本人確實用心寫了,並且故事的原形就是本人身邊的朋友的真實經曆,隻是適當添加了一點當前流行的YY元素,隻為故事的可讀性服務,絕不會誇張到影響故事本身。也許看完本書以後,您會略有感歎:在這個大千世界裏,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隻不過很多事情是我們沒有見到的或者沒有經曆過而已。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輕易下結論認為:有些事情是不存在的,或者有些事情純粹是網絡文學的無聊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