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年織女被王母娘娘抓上天,牛郎披上一張神奇的牛皮,肩挑一對兒女追上天來。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劃,一條波浪滔天的天河隔開了兩人。從此牛郎織女隔河相望,再也不能長相廝守。
一隻喜鵲王是織女的好朋友,它怕織女過於悲傷絕望,就想到了一個辦法來幫助他們。它來到淩霄寶殿對王母娘娘說:“在牛郎織女這件事上,娘娘您的威名遠播,隻是……”它故意吞吞吐吐,賣了個關子。
王母娘娘也很在意世人對她的看法,她一直標榜自己母儀天下的形象。忙問:“人間有何議論?但說無妨。”
喜鵲王誠惶誠恐地說:“王母娘娘您聽了可不能生氣,那些話都是一些鄉野村夫茶餘飯後的無稽之談,不必當真。”
王母娘娘瞪了他一眼,示意他快說。
“他們說您……他們說您冷酷無情,是個冷血女人。連人間的黃口小兒都編了童謠罵您哪,什麼王母娘娘不是人,鐵做的肝腸石頭的心……”
王母娘娘聽後冷笑一聲氣哼哼地說:“我當然不是人,我是神。神仙有神仙的仙規戒律,她織女私自下凡嫁給了凡人,明目張膽的違反天規,我不懲罰她,怎麼向眾仙交代。”
“是是是,您一向秉公辦事,那些人類淺薄無知,隻會誹謗您,我聽了也替您鳴不平哪。小仙倒有個主意,能讓世人改變對您的看法。不知道您是否願意一聽?”
王母娘娘嘴上硬氣,心裏也想改變世人對她的看法。忙催促喜鵲王快說。
喜鵲王提出每年讓牛郎織女見一麵,由它們全天下的喜鵲在天河上搭鵲橋。王母娘娘一聽這個辦法好啊,既不損害自己的威嚴,又不破壞仙規戒律,還能讓天下人認為自己很有人情味。
她點頭應許說:“好吧!他們分開也快一年了吧?明天是七月初七就讓他們見一麵吧。把以後每年的七月初七定為他們見麵的日子。不過你可要替我提醒他們一下,天河已被我施了仙法,如果他們想從鵲橋上逃跑的話,河水會掀起巨浪把他們吞沒。如果他們見麵沒完沒了的流淚,想博得天下之人的同情,繼續損害我王母聲譽的話,天河的水麵還會加寬,到時候他們見麵會更困難。”
喜鵲王一一點頭記下,心想回去我可一定要提醒牛郎和織女,怪不得那次織女在河邊哭,水麵又無緣無故的加寬了三十裏呢。喜鵲王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趕緊回去組織手下們明天都來搭鵲橋。
牛郎織女每年又能見一麵了,大家奔走相告,為牛郎織女感到高興。宋代詞人秦少遊還寫下一首《鵲橋仙》讚頌了他們的忠貞不渝、憂傷纏綿的愛情。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牛郎織女的故事好像到此就結束了,他們的日子會這樣一成不變的過下去,但世事難料,誰也沒有想到他們的一雙兒女又延續了一段轟轟烈烈的傳奇故事,同樣為世人所稱道。他們的豐功偉績被載入了仙冊。
牛郎夫婦痛恨天河阻礙了他們的幸福,盼望河水快快幹涸,就給兒子改名叫河幹;盼望每一天都是七月初七,就給女兒改名叫盼七。
河幹和盼七小兄妹倆聰明可愛,小小年紀經曆了這麼多的磨難,異常的乖巧懂事。
牛郎每次想到孩子這麼小就失去了母親的疼愛,就心如刀絞。他下決心要好好撫養大兩個孩子,讓妻子放心。盼望哪一天王母娘娘消了氣,能重新給他們一個團圓幸福的家。
人們常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俗語又應驗在牛郎一家身上。
一天,六歲的河幹和四歲的盼七在天河邊玩沙子,突然波濤滾滾的天河裏飄來一朵紅色的大荷花,花心裏有一條活蹦亂跳的金色鯉魚,它張嘴說話:“小河幹、小盼七你們的娘讓我來接你們,她正在對岸等著你們哪!”
兄妹倆一聽,高興得又蹦又跳,“噢,可以見到娘了,太好嘍!”他們毫不猶豫地爬上荷花。
這朵詭異的荷花迅速地合攏花瓣,把小兄妹們倆緊緊地包裹在裏麵,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向河中心,在一處巨大的漩渦處消失不見了。
孩子失蹤了,牛郎發瘋似的尋找了幾天幾夜,但是毫無結果。
他想:一定是天河吞噬了一對兒女的生命。骨肉分離他心痛如刀割般,更覺得對不起織女,無臉再麵對她。他對著天河大吼道:“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們一家人?你把我的命也拿去好了!”
牛郎縱身跳進河水中。可等他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竟然躺在河岸上,身上有一塊黃帛,帛上有幾行字:
孩兒丟失莫心急,帶走他們學武藝。
大浪淘沙始見金,他日乾坤揚豪氣。
牛郎一看又驚又喜,原來孩子被高人帶走學武藝去了。心裏雖然疑惑不解,但總算稍覺心安了,把尋死的心也收了起來,心想:以後再慢慢探尋孩子的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