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突厥部眾初始見兩支部隊相銜而來,還道是泥熟部正在追趕唐軍,正自以為可以前後夾擊,卻不想近得跟前來,昔日的盟友非但未如預想中與己形成夾擊之勢,反而越過唐軍疾速奔來刀鋒向加。突厥部眾這才明白又是一個“處木昆部”,人家已經歸屬大唐了,這一事實,相對突厥部眾而言,委實是個沉重的打擊。
\t至於混在其中的吐蕃殘軍,眼見著前有凶悍突襲之精騎,後有奮勇追來之將士,情勢大為不妙,又見泥熟部倒戈相向,心中思想你突厥自己人都不幹了,我吐蕃為何要替你賣命?此時不走更待何時!當即橫行而出,自行奔逃而走。
\t這便是馮天長所雲“方向不對”之軍了。
\t吐蕃這一臨陣脫逃,於突厥之軍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軍心士氣一墮再墮,已是分崩離析再無收拾之可能。
\t實際上,這一支吐蕃殘部雖是於此處走脫,最終亦未能改變命運,行未有半日,卻是撞上急馳而來的蘇慶節奉命從輪台等各處抽調聚集而成的萬餘大軍,其結局自是可想而知了。
\t當然了,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t王二此時自是不曉其中緣故,與馮天長有一搭沒一搭拌了幾句,倒是省起歐楷與虎頭,忙使軍士前去詢問醫官二人傷勢。軍士去而複返,回之曰二人仍是昏迷不醒,性命堪憂。
\t馮天長隻顧著繼續凝聽,三女倒是寬慰了王二幾句。
\t王二亦知此時不是擔憂二人傷勢的時候,歎了口氣擺擺手,學著馮天長模樣,將注意力盡量集中在遠處的嘶殺聲中。直至耳中唐軍聲勢愈來愈盛,突厥之聲隨之漸漸散亂,王二總算是徹底放下心來,情知此戰已然勝券在握,終是不枉這些日來連番苦戰。
\t待到天近黃昏,一彪人馬飛奔而返,觀甲胄,自是唐軍無疑,看旗號,卻不是羅通所部。王二大是詫異,再往前來,分明是先前殺出去的己部將士。緊隨其後的隊伍歪歪斜斜,明顯是得了許多降卒俘虜。
\t也真是難為趙更年了,盡數步戰而出,回來之時卻是皆為騎乘,反觀一眾被看著押的步行突厥軍士,剛好是掉轉來了。
\t王二傳令大開營寨,歡迎將士凱旋。
\t趙更年一臉興奮之色,又將泥熟部首領給王二作了引見。
\t王二自是以行軍大總管的身份將對方大大的誇讚一番,又令其盡起本部軍馬隨營安駐,方自來問趙更年,“怎不見羅大哥?”
\t趙更年悻悻道:“阿史那·賀魯這廝倒是跑得快,羅兄弟已引本部軍馬追擊而去。”言辭之間大是憤憤憤然,不知是因為走漏了阿史那·賀魯,還是深羨羅通部下盡皆精騎,可一力追之。
\t不忿歸不忿,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讓他手下沒騎兵呢。雖說眾將士個個奪得坐騎而歸,但並不等於說步戰之軍跨上戰馬就等同於精銳騎軍,這之間還差著十萬八千裏呐!
\t對於王二而言,隻是有點可惜跑了阿史那·賀魯,好在羅通正在率部追擊,希望能再建奇功,也好了了這許多年的西北戰事。不過,目前倒是有個問題需要解決--眾多的俘虜該如何處置?
\t除去阿史那·賀魯父子所裹數千人向西北縱深處亡命,不計四下逃竄之散兵遊騎,單單此地被俘者已近二萬餘眾。如此數量龐大的一支俘虜隊伍,若不加以妥善處理,一旦鬧起事來,怕不是又要費一番周章。
\t王二正在考慮這個問題,泥熟倒是主動來稟此事,聲言諸多部落首領皆願降大唐,望大總管寬憫為懷雲雲,言辭當中頗是期待。塞米拉亦同聲附和,言各部部眾皆是受了阿史那·賀魯鼓惑,本非存心與大唐為敵,反正說來說去大致意思都是求王二法外開恩了。
\t受鼓惑?早又不見他們這麼說,前兩日不還鬧得挺歡的麼?
\t王二心裏是哼了又哼,臉上卻是樂嗬嗬的,“既是如此,不妨將各部首領請到帳內一敘。”
\t這倒也好,將各部大大小小頭頭腦腦集中起來,先隨便編點話哄一哄,至於以後如何處置,那是以後的事,至少現下省得他們再生異心。
\t王二傳令下去,對所獲突厥部眾嚴加看守,卻使軍士置辦酒宴款待各部首領,以寬其心。席間自是好話連篇,尤其對泥熟更加熱情,一半是確實對他能舉部來唐大為讚賞,另一半倒是有些做給各部首領看的,也顯得王大總管寬宏大量不計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