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來日方長(2 / 2)

李治沒了興致,使長孫無忌吩咐中書省起草詔書,隻言疲憊,自返後宮歇息。

卻說王二回到府中,馮天長等舊人聞訊前來,紛紛道賀。

王二心憂頻兒,又不知羅通之事會是何結果,勉強打起精神,給羅通他們作了介紹,將一幹人等敷衍過去。待眾人告辭,剛要回屋去探頻兒,卻聽有傳聖旨到①,王二忙引著羅通等奔至院中跪伏候旨。

王二心下忐忑,生怕皇上問罪羅通,待聞莫名其妙給自己封了個忠翊縣伯②,著令三日內離京,體察民情,又命羅通次日太極殿覲見雲雲,當下大定,情知這是萬歲爺要會文武一試羅通才能了,也好名正言順依資安置,當不會降罪於身。

王二千恩萬謝迎了聖旨,送走來人,說不上特別高興,但至少不似頭先那般滿麵愁容了,隻是有些不解,好端端地萬歲爺怎的想到讓自己去體察什子民情?卻又不說去哪,看來是萬歲爺有意讓自己出去逛上一逛了。

王二自是不會想到長孫無忌的原因,更不會想到長孫無忌已對他的身份起了疑心。

其實,這個時候,便是王二直接告訴長孫無忌自己齊王之後的來曆,長孫無忌一時也不能把他怎麼樣,畢竟太宗已赦齊王之罪,這一點李援義生前也知,不過李援義生性謹慎,怕是太宗假意寬厚內藏殺機,終是不敢相信,再者與王二次次都是短聚片刻,也來不及細說,隻得叮囑他事事小心處處在意,不可妄言。

王二隻聽他敘說玄武之變齊王身死,卻不知後有福王明過繼一事,當是嚇得惶惶不可終日,隻盼自己與那倒黴齊王沒了關係才好,其餘之人,自是不會無端在他麵前去提這舊日往事,所以王二還一直以為自己這玩意齊王之後不是甚好事。

當然,這確實也說不上是什麼好事,幸虧李治不知,否則的話,誰又敢肯定李治還會不會待他為親信呢。

王二也難得去想離京之事到底何故,總算有驚無險皆大歡喜,除了頻兒外。

王二側坐於床頭,望著頻兒熟睡的臉,將她小手握在掌中緩緩揉搓,輕言細語將好消息在她耳邊說著,期望她能忽然睜開雙眼,“咯咯”聲笑上一笑。

頻兒能聽到嗎?

王二不知道,一旁的馮賓茹也不知道。。。。。。

馮賓茹瞧著王二強顏歡笑的樣子,心裏一酸,不忍再看,捂著嘴奔了出去。

王二猶自不覺,隻顧取了濕巾,細細抹拭頻兒蒼白小臉。

任仁璦突然撞了進來,急道:“不好了,馮家妹子出去了。”

王二隨口應道:“出去便出去,讓她走走散散心也好。”

任仁璦道:“就怕不是去散心,我看她提著劍怒衝衝而去,多半是去尋謝非晦氣了。”

王二這才反應過來,暗叫不好,仗劍前往吳王府鬧事,這可不是說著玩的。當下霍地立起身來,道了聲“我去攔她回來”,便衝出房門。

**************************************************************************************************************************************************************************①關於聖旨這一段,本是想詳細描述一翻,無奈手下沒有唐朝聖旨模式,不敢隨便亂學,不得已避了過去。“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雲雲,雖是有點味道,不過好像是明朝以後才有的,本人也查了些資料,看過一些唐代宣旨模式,好像是“門下”什麼的,感覺不夠氣勢,所以幹脆就不寫了。

②開國縣伯:唐朝爵位分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 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凡國公以下,開頭均附“開國”字樣,書中為免拗口,直接去掉,也是為了念起來習慣,望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