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倒沒想到他年紀輕輕竟已是太子跟前紅人,難得的是看似浮躁慮事卻甚為周全,既能讓方敬業歸順太子,又保了這山莊一幹人等免遭後患。他可不知道王二之所以這麼煞費苦心,是因為他生了個好女兒,還以為王兒這家夥完全義氣之舉,心中不禁對王二又是感激又是稱讚。
馮立有心想要答謝王二,省起虛若師太說還要傳他劍法,心裏便有了計較。待吃過飯後,馮立轉身進了裏屋,取來一柄佩劍,道:“王將軍,前次走的匆忙,老夫也沒好好謝謝王將軍,此劍乃老夫舊物,便送於將軍聊表寸心。”
王二被他突然稱一聲“將軍”,有些不自然,忙推卻道:“馮大叔客氣了,什麼將軍不將軍,說出去讓人笑話。”按他的習慣,還不如就老哥兄弟胡叫一氣得好,隻不過考慮到馮賓茹,這個便宜還是不占的好,真要做了人家“叔父”,可就不好下手了。
虛若卻猜得出馮立突然客氣的緣故,把自己的佩劍交出,又口呼“將軍”,以來是感謝王二,同時也是表明自己不過是想安度餘生,絕無他心,省得王二起疑心,畢竟他是當今太子的人。虛若有心幫馮立,從他手中取過佩劍,“噌”地抽出,果然是把好劍,雖不是什麼上古神兵,卻也是削鐵如泥的利刃。虛若連聲讚好,順手遞給王二,“正好給你明日練習所用。”
王二哪能想到那麼多,何況他對馮立根本也沒那個心思,見虛若也這般說,再要客氣反顯得虛禮了,雙手接過,道:“多謝!隻是方大叔休要再提什麼‘將軍’之詞了。”
馮立見他肯要,自是高興,笑道:“既如此,老夫就占個便宜——王賢侄,這劍雖不是什麼珍稀之物,卻也有些來曆,與當年趙子龍長阪所得‘青釭’劍同出一爐,是名‘離鉤’!”
青釭劍有多厲害王二不大清楚,但長阪坡趙子龍七進七出那是大大的有名,想來這劍也差不到哪兒去。
王二不由得抽出“離鉤”仔細觀瞧起來,看來看去倒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剛要把劍合上,門外一陣山風吹來,掀起衣角劃過劍鋒,立時飛出一片布角,才知馮立果然不是自抬身價亂吹牛。
頻兒也替王二開心,但主要心思還在馮賓茹身上,從見麵開始便刻意尋她說話逗她開心,待眾人吃完,又幫她一起收拾碗筷,隻說些高興的事。
二女從廚房回來時,馮賓茹臉上已漸漸有些笑容了,隻是心裏仍是隱隱愁苦。
馮立知道女兒素來要強,這次謝非貪生怕死出賣親人,實在給她打擊不小,自從謝非出走之後,她便在心中替謝非受過,覺得對不起村裏人,一直呆在家中哪也不去。現下有頻兒一旁相伴,或許能解開心節,眼見著女兒不似頭先那般憂鬱,馮立趁機道:“丫頭,你看天色尚早,不如帶王賢侄和頻丫頭出去耍耍?”
王二自然是巴不得,馮賓茹原本沒甚心思,架不住頻兒又是撒嬌又是撒賴,隻得怏怏出門。王二知她心煩,也不去人多之處,隻說想看看山中夜景,三人漫步而行,隨意挑了個清靜小丘席地而坐。
馮賓茹依然是少言寡語,王二有心哄她,專挑些長安城稀奇之事來說,三份真事倒有七份編造,說到妙處突然不語,專等她忍不住好奇來發問,結果往往是馮賓茹沒出聲,頻兒倒急著追問起來,被王二瞪了幾次,頻兒才醒悟過來,漸漸的竟開始配合王二,一唱一喝倒似說書般,好不容易才讓馮賓茹暫時忘記謝非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