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東坡
卷一樂天世家
第一章隔代遺傳
蘇軾的性格,頗像他爺爺蘇序:瀟灑豁達,仗義疏財;放蕩不羈,不拘小節;率性而為,任自逍遙;祖孫二人模樣也頗有相似之處——祖孫一脈相承。在生物遺傳學上,一家人中,第一代和第三代,即祖孫兩代,模樣相似,性格雷同;而第二代卻無這些雷同,這種現象,用現代生物學術語說,叫做“隔代遺傳”:現代遺傳學認為,這是遺傳、表觀遺傳和數量遺傳共同作用的結果。
蘇序常騎著小毛驢,提著酒葫蘆,哼著小曲,邊喝邊唱,伴著驢蹄踏在青石板上清脆的“嗒嗒”聲,隨處行走。碰著路人,不管男女老幼,經常打個招呼;碰到熟人,也常常開個玩笑。語言詼諧幽默,常在花間、綠地、林裏、溪邊、路旁、田壟、地頭留下他一串串爽朗的笑聲。他,瀟灑,樂天,逍遙,自在,愜意。‘任人笑罵,我行我素’。他常念叨‘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亂籌謀’。兒子蘇渙,好學上進,蘇序就鼓勵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通過科舉謀求仕途;二兒子——蘇軾的老爹蘇洵,早年淡泊科舉,不思上進;勉強參加科考,自然就縷縷名落孫山。年近而立,卻還是功不成名不就。若放到現代,豈不愁殺老爹。然而,知子莫如父,蘇序卻說:“俗話說‘樹大自然直’。時候不到,到了一定火候,這娃兒說不定會‘大器晚’成呢!”總之,子孫之事,聽其自然罷了。
蘇序仗義行俠,樂善好施。家院周圍有好大一塊園地,他便種了芋頭,秋天豐收了,窖藏起來,待到來年春天青黃不接鬧春荒的時候,他就用大蒸籠蒸下熱騰騰的芋頭,任饑餓的人們各取所需。家裏有不小的糧倉,可儲糧四五千擔。遇到災荒饑饉年,蘇序便開倉放賑,救濟災民,一直到儲糧全部放淨。所以,這個每天了嗬嗬的怪老頭,是鄉親們心目中的活菩薩。到了孫子蘇軾,為了及時賑濟災民,常常預支自己的俸祿,卻往往弄得兩手空空,甚至自己和家人都吃不上飯。蘇軾仗義疏財,豁然大度,與其祖何其相似乃爾!
附近有座茅將軍廟。實際上是座道觀。道士經常裝神弄鬼,借機斂錢,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蘇序心知肚明,看在眼裏,恨在心裏。一天,喝得醉醺醺的蘇序,帶領十幾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硬是拆廟毀神,痛痛快快地為民除了這一害;鄉親們無不拍手稱快。
蘇軾比爺爺膽子還大,徐州修河治堰時,衙門一棟建築,據說是西楚霸王項羽所建,經常鬧“霸王顯靈”,影響工程進行。一般人不敢得罪“神靈”蘇軾想:以成敗論英雄;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你西楚霸王項羽,自喻‘力拔山兮氣蓋世’,妄稱一世英雄,沒能力戰勝劉邦,痛別虞姬,自刎於烏江;千萬將士,生靈塗炭。死後仍不老實,顯靈嚇唬百姓。我要修河治堰,給百姓造福祉,你又擋道,不能利國****,你算哪路英雄?不除你的建築,保證治堰工程順利進行,有何麵目見江東父老!別人怕你,我老蘇不怕。蘇軾毫不猶豫,立即拆除,保證了修堰工程的順利進行。
有一年,蘇序的次子蘇渙中了進士,喜報傳來的時候,蘇序正在大街上騎著毛驢,一邊喝酒,一邊大口大口地吃著牛肉,喝的頗有些醉意了。用沾滿油跡的雙手,奪過喜報,拉長聲調,連唱帶念,眉飛色舞,好不痛快!報喜人要回家討錢,半喜半醉的蘇序,趕緊把牛肉裝進喜報袋裏,抽了兩鞭子小毛驢,跟上報喜的隊伍往家趕。走在眉山大街上,歪歪扭扭地騎著毛驢,不時地提起酒葫蘆,喝上兩口,嘴裏不住地喊道:“我家二娃子高中了!俺家二娃子中進士啦!!”正趕上蘇軾的舅舅也中了進士,正在外公家參加一本正經的慶祝活動,外公正襟危坐在太師椅上,咕嚕咕嚕吸了幾口水煙袋,吹滅了紙撚,摸摸蘇軾的小光頭,搖頭晃腦地說:“你這位酒鬼爺爺,簡直就是個活寶。喝的東倒西歪,信口胡嚷嚷。丟人現眼的,成何體統!”蘇軾歪起小腦袋,使勁瞪了外公一眼,撅起小嘴說:“不許外公在背後說爺爺的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