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祭忠良凡國複立 懲奸佞榮邦永廢(1 / 3)

卻說眾臣聞聲而視,隻見齊武公薑壽昂首揚眉、神氣活現的自薦任職司寇,共伯和笑道:“齊公休急,司寇一職,非爾莫屬,本代王正欲提爾之名。”

齊武公聞言,麵紅耳赤,眾臣見其人屆中年,仍有幼童之性,缺穩斂之氣,齊發哄笑,齊武公更羞慚而已,共伯和言道:“眾位大人休再取笑,齊公心直口快,性情爽利,文武雙全,足智多謀,任司寇之職,必能勘查案情,斷案量刑,毫厘不差,使天下大治。另齊公得薑老太公韜略真傳,再兼統軍司馬,隨時帶兵征戰。”

齊武公聞自己一身兩職,高興得喜笑顏開,忙跪地行禮道:“謝共代王重用,臣定竭力盡智而行。”眾臣又皆微笑。

正笑間,共伯和忽收住笑容,麵色悲戚,眾臣大驚,共伯和哽咽有聲:“一提司寇二字,本代王即思到凡伯姬直,性直如尺,嫉惡如仇,一心以大周江山社稷為重,將生死置之度外,慘遭烹殺。若其稍作保身之道,活至今日,必能大盡忠心,大展其才。本代王意欲大祭凡伯,樹碑立傳,複立凡國,使忠臣於九泉之下,得有慰籍,更使忠臣壯舉永傳千秋萬代。”

眾臣皆言道:“共代王英明之至,即請速速行之。”齊武公忽喊道:“凡伯舉家皆遭屠殺,何人繼承君位?”共伯和言道:“凡伯夫人及幼子,藏於共國萬仙山中,即速傳喚。”

卻說凡伯姬直的夫人及幼子姬強,被共伯和派人送往萬仙山中,萬仙山卿大夫盤瓜急忙帶著母子二人,攀山越嶺,到達今郭亮村懸崖之上,隻見腳下紅岩絕壁,筆直如削,周圍蒼山疊翠,人煙稀少,凡伯夫人安下心來,盤瓜言道:“夫人於此,安穩如山,下官於此置有茅屋兩間,夫人可以之為家,一應所需,下官皆有安置,夫人靜心養子,必有重見天日之時。”凡伯夫人言道:“謝盤大夫相助,吾於山中,也盡力自食。”

凡伯夫人帶著幼子姬強,每日采摘山果、藥材,又開墾山田,種植糧菜,閑時觀丹崖生雲,花蝶並豔,飛瀑流泉,溪水流澗,漸漸忘卻悲傷。

這日,凡伯夫人帶著幼子姬強,帶著夾套前往山坡捕獵,觀好地形獸跡,放好夾套,立即迅速遠離,伏於草叢,等候獵物。

一隻山兔連蹦帶跳,往溪水邊飲水解渴,忽“啪!”的一聲,被夾住後腿,凡伯夫人起身奔去,連夾套帶兔子一齊提起,喜笑顏開,幼子姬強更高興得活蹦亂跳,凡伯夫人言道:“吾兒乖乖,今日午餐,烤兔香香,真乃山家樂也——”

回至茅屋之前,凡伯夫人抓起兔子,揮刀欲剝,忽聽一聲喊:“夫人——雲開日出,大喜臨門也!”凡伯夫人聞聲而觀,隻見盤瓜滿頭大汗,帶著數名官兵奔來,盤瓜到達跟前,興奮得手舞足蹈:“恭喜夫人!那鎬京昏君奸臣被百姓群起而攻,奸臣被烹,昏君逃走,百官諸侯齊推共伯大人作天子,現下聖旨,大祭凡伯大人,複立凡國,太子殿下繼為凡國國君,夫人為凡國國太,代子執政,現下官奉旨來請夫人——”

凡伯夫人平靜言道:“多謝盤大夫美意,吾已慣於山中采耕獵織,逍遙自在,不欲出山享受富貴。”盤瓜言道:“夫人差矣——此豈是下官之意,也非夫人私事,複立凡國,乃為褒揚忠良,昭示天下,使忠臣壯舉傳於千秋萬代,使凡國百姓有國可依,有家可居。況共伯大人代作天子,金口玉言,朝堂百官眾口議定,豈可違之。”盤瓜邊言邊抱起太子姬強:“太子殿下繼為國君,必弘揚家風,忠於大周,勤政愛民。”

凡伯夫人仍然搖首相拒,手中兔子唧唧哀鳴,祈求活命,盤瓜言道:“兔鳥蟲魚,皆為生靈,夫人豈可狠心於山中貪口食之,而棄凡國百姓於不顧。現共伯大人與百官於鎬京等盼夫人,以辦祭禮,凡國百姓飽受亡國之苦,急待複國,夫人應速速出山——”

兔子又聲聲悲鳴,凡伯夫人隻得彎腰放於地上,兔子瘸著後腿跳走,凡伯夫人僵立不動,盤瓜急示意官兵拉走,前往鎬京。

鎬京城中,百姓聞聽祭祀凡伯,紛紛自發塑起凡伯之像,製作白幡挽帳,湧向凡伯被烹之處。

濃雲低垂,萬人啼淚。凡伯塑像肅立,前麵牌位寫道:“大周英烈凡伯姬直之位”,供著祭祀諸侯的少牢之供:整羊、整豬、美酒,“千古忠範”“萬世賢良”的匾額列於兩旁。

鍾鼓琴瑟,悲奏祭樂。

共伯和率百官齊行跪拜大禮,身後萬民齊跪。

共伯和起身肅立,祭樂息聲,共伯和手持竹簡,念誦祭文道:

共和元年秋日,大周代天子行政者共和,率公卿百司之官暨百姓萬民,謹以羊豕珍釀少牢之儀,恭祭大周英烈凡伯姬直之靈曰:

大周泱泱,鎬原蒼蒼。文王武王,肇基開疆。

江山代傳,君賢臣良。痛哉生變,世現昏王。

昏王無天,殘奢暴張。寵奸害忠,百姓禍殃。

凡伯仗義,嫉惡憤揚。斥昏罵奸,忠諫朝堂。

昏君奸臣,共害忠良。凡伯奮起,劍刺昏王。

力孤難行,身受鎯鐺。為國為民,視死如常。

割舌斷喉,其慘何象。酷受三烹,萬民斷腸。

天道有張,昏奸終亡。昏王失位,奸佞命喪。

英名永傳,地久天長。千秋萬代,忠賢永揚。

維羊維豕,以祭忠良。伊暇凡伯,伏惟尚饗。

共伯和誦畢祭文,司禮官高呼:“凡伯之子姬強聽封——”

鈡鼓琴瑟,又歡奏雅樂。

共伯和宣道:“谘爾姬強,承繼祖業,襲爵為伯,登位為君,複國複都,複官複祠,乃延忠祚,乃治萬民,以褒賢良,以傳懿德——”

凡伯夫人拉著幼子姬強跪拜謝恩道:“謝共代王再生凡國社稷之恩,凡國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得複享祭,舉國臣民得複家園,生生世世不敢有忘。”共伯和言道:“夫人休要歸功於本代王,此乃天行以健,天道向善,忠良賢善,必得天理人心。凡國慘遭昏君奸臣之暴,國都、宮殿俱夷為平地,百姓黎民大半喪生,餘者流離失所,飄零四散,即著魯公姬濞,護送歸國。另著共國將士協助築城。”

共伯和又對魯真公言道:“魯公先祖,乃周公長子,凡國之祖,乃周公三子,血脈相連。魯公即仍盡兄長之責,依《周禮》之製,往助凡國,複建國都、宮殿、宗祠,選賢任良,擇定百官,使凡國國泰民安,百業複興。”魯真公言道:“於公於私,臣皆有責,必盡心盡力,助凡國複國。”

共伯和又撥付金銀,作凡國複立之資,魯真公速率將士,護送凡伯夫子及幼子姬強歸國。

車至凡國國境,凡伯夫人禁不住淚流滿麵,令車駕停止,拉著幼兒姬強下車,長跪於地,深吻凡國國土,二、三個農人驚目而視,魯真公言道:“此乃故凡伯夫人與少凡伯姬強,奉大周共代王聖旨,複立凡國,爾等即速傳告凡國百姓。”農人聞言,悲喜俱溢於言表,連忙下跪稱臣道:“蒼天有眼,共代王聖明——吾凡國百姓,慘遭滅國屠城,殘存之人,無國可依,有家難回,今得複國複家,得有安身之所。”

進入凡國國都凡城之處,隻見滿目蒼夷,遍地廢墟,城牆宮殿房宅蕩然無存,眾人皆愴然淚下,魯真公姬濞言道:“昏君奸臣,廢滅凡國,暴虐之行,令人發指。今複國建都,皆須一一勘測,首應尋凡國開國之時,依《周禮》所定地中之穴,仍作國都中心。”。

魯真公自幼也飽學五行八卦,天幹地支,陰陽風水之理,拿出隨身攜帶的神圭,反複測日影,觀風脈,較對多次,尋到一處,指而言道:“此處為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象之正中,當為凡城地中之穴,不知開國之時所置鎮國寶鼎存否?”

將士急忙揮鏟而掘,魯真公姬濞捧土細細觀看,言道:“五色雜土,疏鬆有孔,乃為近年翻動之象,此處為凡城地中之穴無疑,然鎮國寶鼎恐已被挖。”

將士層層深挖,直至硬土層中,也未見寶鼎,魯真公憤怒言道:“昏君奸臣,貪婪之至!連鎮國寶鼎也挖地而出!今凡國複國,須重鑄鎮國寶鼎,以作神器。隻是——隻是銘文當何?”

魯真公沉思良久,言道:“共代王祭凡伯之文,聖言大義,以之作寶鼎銘文,為最佳複國之詞,速速鑄之。”

鎮國寶鼎鑄成之後,魯真公又依《周禮》之製,放入金珠、銀珠、瑪瑙、水晶、朱砂五寶,稻、黍、稷、麥、豆五穀,牛、馬、羊、犬、雞五牲之血,合而置於鎮國寶鼎之內,深埋地穴之中。又令按《周禮》“侯伯之城方五裏”之規,修建凡城城牆,凡伯夫人阻止道:“國遭大難,百姓流離,安身片瓦尚無,豈可勞民傷財。築一小城,能作護衛即可,建數小宮,能施國政即可。後世子孫子孫孫,須牢記仁政愛民,切勿橫暴豪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