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尉繚給秦始皇相麵(1 / 1)

相麵是一項古老的識人技術,起源於中國,流傳於海外,其應用範圍從亞洲波及到歐美。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對此津津樂道、經久不衰。特別是在中國,上到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即使沒經曆過,肯定也有所耳聞。有些人認為是迷信,有些人對此卻深信不疑。如果你認為這是迷信的話,那就是世界都在講迷信。麵相學其實是一項經過古人對大量人貌特征的不斷總結之後形成的一項規律,並且是經過市場檢驗後具有概率性效果的一項技術,這個概率到底是多少,那就看你的道行了。此項技術和中醫理論裏的“望、聞、問、切”中的“望”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外觀目測,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不過醫生現在都有從業資格證書和職業等級證書,而麵相師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太高深了,不好認證。因為沒有職業資格認證,所以也造成了這個行業魚龍混雜、濫竽充數的局麵。不過,大師還是有的。

尉繚就是這樣的大師,而被他相麵的人是秦始皇。又是秦始皇?沒辦法,人家這個影響力太大了,所以和他關聯的事情也就多了一些。尉繚的第一身份是軍事家,著有《尉繚子》一書,在古代軍事領域頗具影響力。相麵倒也不是他的兼職,隻不過是其掌握的一項識人技能。尉繚到了秦國給嬴政提過和李斯一樣的建議:既防止其他國家聯合抗秦,應該在他們形成盟國之前給予內部破壞、收買或安撫。而且尉繚對軍事很有見地,當時秦國雖然猛將如雲,但是卻少了一位總司令來坐鎮指揮,所以秦王對尉繚很是賞識。每次接見尉繚時都以平等的禮節相侍,放低姿態,王室禮節都不要了,就連衣服、飲食也與尉繚一樣。秦王這個表現,在別人眼裏那是禮賢下士的最高體現,是尊重人才的最佳詮釋。可是在尉繚眼裏卻是另外一種看法。尉繚根據秦王的行為與他的外貌特征對秦王做出了這樣的評價:“秦王這個人,大鉤鼻子,眼睛細長,鷹鷂一樣的胸膛,豺狼一樣的聲音。此乃薄情寡義,不知感恩,心如虎狼之貌。用你之時謙卑有禮,甘居人下,發達以後那是吃人的人啊(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誌亦輕食人)。我一個平民百姓,然而見我之時,常常甘居我下。如果秦王得誌於天下,那天下人就要遭殃帶倒黴了。不能和他長期相處。”尉繚不想再陪嬴政玩了,怕以後被秦王玩死,然後就偷偷的逃走了。等秦王發現了,非常生氣:太不把我當幹部了。隨即下令一定要把尉繚逮住正法。後來尉繚被帶回秦國,在李斯的一再懇求下,秦王才算平息了自己胸中的怒火。考慮到尉繚的才能將有利於秦國的發展,所以再三的挽留他輔佐自己,讓他做了秦國的總司令(國尉)。後來秦王統一六國,做了始皇帝,立刻顯現出了其殘暴不仁、奴役天下的一麵,非常符合尉繚當時的判斷。

還有一件類似的事情發生在這件事情之前的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經過幾年艱苦卓絕、自強不息的奮鬥成功逆襲,從吳國的陰影下走了出來,光複了自己的國家,躋身為新的霸主,樹立了國際地位。範蠡作為複國元勳,選擇了功成身退,下海經商。在他走後給有同樣功勞的文種寫了一封信:“高鳥散,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勾踐“長頸鳥喙”,脖子細長,嘴巴像鳥嘴一樣尖突(我想起來雷震子的光輝形象)。此人隻可以同甘苦,不可以共富貴。哥們我勸你也提前退休找點別的事情做吧”。文種收到信之後不以為然,嗬嗬笑之:“不能夠啊,我貢獻這麼大,一定不會虧待我的。”

不虧待你那是你的想法。在後來的某天,勾踐叫來文種,笑容滿麵的對他說了一段話:“當時你教了我九種殺人的方法,我隻用了其中的三種就滅了強大的吳國。現在還有六種沒地方用了,你自己試試效果怎麼樣吧。希望你以剩下的六種,去另一個世界對付那些當年攻打我們的吳國陰魂,去為我們報仇吧(九術之策,今用三已破強吳。其六尚在子所,願幸以餘術,為孤前王於地下謀吳之前人)。

不死也得死啊,還要完成領導交給的重要任務呢。文種追悔莫及,非常後悔當初沒有聽範蠡的勸告,終於還是死在了這個“長頸鳥喙”之人的手裏。

以上說的事情都是曆史上的代表性事件,您要信就信,不信就權當一樂。有興趣不妨去觀察一下身邊那些有所成就的人,比如在經濟界,在政治屆,在科技領域裏那些做出成就的人,可以拿他們和普通人做個比較,是否能夠發現五官外形上的區別。包括現在招聘、麵試、訪談,包括一些特工訓練用的表情研究、行為研究都可以說是麵相學的衍生品,能準確的透徹射出一個人內在特質和內心潛藏的一種外在表現。相由心生,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