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黃帝一夢得賢才(1 / 2)

開篇先從故事講起,故事裏總有事故——事情發生的緣故,也總蘊涵著很多道理,不管是官方正史、鄉野傳說,還是寓言小則,均開篇有益。

相傳黃帝夢見一場奇異的大風,那風,端的是一場好風。怎見得?有地溝油詩為證:推雲遮日,橫掃乾坤,推雲遮日天宮墜,橫掃乾坤海波洶;天宮墜,大羅神仙失家業,海波洶,毀了龍王水晶宮;不分山川林澤,無故左右西東,呼呼蕩蕩,無休無止。風過後,卻是天無絲雲,地無塵埃,整個世界幹淨如新。

又夢見一人手持千鈞之弩,驅趕著大群的羔羊信步而來,此人身貌端的雄壯,怎見得?又有地溝油詩為證:巨靈降世,姚明越古,巨靈降世風雷動,姚明越古手摘星。風雷動,山崩地裂盤古怒,手摘星,二十八宿潛藏身。千鈞之弩萬羽箭,咩咩之音如雷崩。緩行高歌飄天宇,浪跡江湖覓知音: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迷迷茫茫一村又一莊……

黃帝醒後,覺得此夢異於往日,似乎暗藏機妙,邊回味夢境邊對左右道:“風為號令,發布號令的即是能夠執政掌權的領導。垢去土,剩下一個後字,難道天下有姓風名後的人嗎?能開千鈞之弩,膂力過人,驅羊數萬,定能牧民向善,難道天下有叫力牧的人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來來來,先算一卦”。卦象大吉!黃帝根據夢境與卦象的指引,遍訪四海,後來得風後於海隅,拜以為相;得力牧於大澤,進以為將。

《史記》記載:風後“用經略,北清涿鹿,南平蚩尤,底定國”;“風後兵法十三篇,力牧兵法十五篇。”兩人不光是上古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發明家,指南車和最早的車輪就是兩人的偉大發明。在黃帝統一天下時,兩人南征北戰,功勳卓著,成為了上古第一開世將相。

這篇故事聽起來很是邪乎,黃帝僅憑一夢便求得賢相良將。現實中的我們怎麼就沒有這功能呢?黃帝為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其厲害程度是常人無法估量的。我們能不能這樣理解:黃帝求才若渴,而風後和力牧也有強烈的意願輔佐明主共治天下,然後兩者之間有了及其強烈的心靈感應,於是乎就有了黃帝一夢得將相的玄乎事件。假如你也想得到人才,還沒有到夢寐以求的地步,那麼隻能說明你的意願還不夠強烈。請相信這是真的,如不信,請參考慈善家李春平的《懺悔無門》,裏麵也有美國富豪老太太做夢得帥哥而遇李春平的故事。

這裏通過故事分析一下風後的能力和素質。風後精於《易》數,明於天道,甘貧,隱逸為樂,儀表堂堂。說白了,這人會推理,懂科學,知天文,明地理,不求財富,喜好清靜,而且長得相貌堂堂,風姿英俊。從外形看,可以代表國家形象;內在素質表現為業務能力強,沒有貪汙腐敗跡象,是一個綜合素養很高的高級人才,這是風後整體素質的描述。

下麵我們繼續從《史記》中所載的風後與黃帝的對話繼續分析。“一日,風後至田中耕鋤,見天日晴和,乃唱歌曰:“上天圓圓,下地方方。生逢斯世,得遇明王”。歌罷又耕。黃帝車駕人馬至近,風後不顧,隻躬身鋤地。帝觀之良久,自思曰:“其人雖一耕夫,堂堂儀表,必有可取。”即命近臣去問何處人氏。近臣領命問之,風後對曰:“君臣別途,各安其事,何勞問焉!”近臣以風後之言回奏,帝歎曰:“此乃賢者,非農夫也!”

黃帝根據一句話就斷定風後是賢人,是不是太草率了,根據又是什麼?其一有夢境的暗示,其二繼續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