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離鄉(1 / 2)

大燕,琅琊郡蘭陵鎮。

蘭陵,始建於春秋時魯國,初名次室邑。相傳屈原出使魯國時,途徑此地觀周邊高地遍是蘭花由此命名為蘭陵,從此千年來蘭陵一詞便於此地結下不解之緣。南朝宋齊梁陳,郡望蘭陵的蘭陵蕭氏更是掌國齊梁兩朝,蘭陵一地便伴隨著蕭氏的興盛而聞名天下。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無常,當年盛極一時的蘭陵蕭氏早已失去皇位,而蘭陵更隻是一座縣城罷了。

自晉室南遷以來,蕭氏大多便已離開此地,僑居南蘭陵。而後蕭氏入主金陵,掌齊梁兩朝,蕭氏子弟更是開枝散葉,遍布各地。說起這蘭陵的蕭氏子弟,有名有姓的著實不少,然而本地人提起蕭家,首屈一指的便是蘭陵王一脈。

當初北周一統天下的時候,這蘭陵的蕭家和蘭陵蕭氏基本上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若說是有,也不知是幾代前的遠親了。昭明太子一脈出人才,蕭琮、蕭瑀兄弟入周以來身居高位,有幸回到這當年蘭陵蕭氏祖先居住的地方,便重建了這蘭陵祖祠,將家中子弟盡數安置在蘭陵,算是安家了。尤其是蕭琮之子蕭鉉後來更是獲封蘭陵郡王,營建王府於此地,族中子弟競相來投,就這樣蘭陵蕭氏便又一次在蘭陵落地生根,繁衍開來。而此時蘭陵蕭氏依然是與滎陽鄭氏,汝南周氏,河東裴氏,京兆韋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並尊的頂級門閥。

入燕幾十年來,得益於蘭陵蕭氏的存在,蘭陵古邑已有不亞於尋常州府的繁華,而與臨近州郡相比,蘭陵文名更勝一籌,遊學的士子到了琅琊郡更是不入郡城,隻道蘭陵。

今天的蘭陵城與平常相比,都是一樣的繁忙與熱鬧。街市上行人絡繹不絕,路邊小販大聲叫賣,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若是外鄉人到此,一定會盛讚此地官吏治理有方。若說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一定是街道上不時出現的一隊隊身著明光鎧的朝廷千牛衛了。

此時蘭陵正街邊酒肆二樓臨窗的位置,可以盡覽樓下街道上的繁華與熱鬧,相對於喧鬧的樓下,卻也算是個僻靜的地方。崔珂一身綢衫,頭戴方巾,做得是標準的書生打扮,卻也掩蓋不了他那魁梧的身材。隻見他伸手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行為舉止縱使是老學究們也挑不出差錯,偶爾眼神隨意的瞟向窗外繁華的街市。樓下酒客的陣陣吵嚷聲不時傳到樓上,聲音倒不大,崔珂先是眉頭一皺,旋而疏解開來,顯然樓下酒客們的談論引起了他的興趣。

“這大街上的千牛衛這麼多,這蘭陵縣可是有什麼大事發生?”發出這疑問的顯然是一個外地人。

“這位客官您就有所不知了,咱這蘭陵若是來了千牛衛,那十之八九與郡裏的蘭陵蕭氏有關,這一次是蕭氏的蘭陵郡王要入京了”這酒樓中迎來送往的店小二一邊給客人端茶送水,一邊說道。這時酒樓中的那位客人才發出恍然聲。

聽著樓下酒客們逐漸激烈的議論聲,崔珂臉上不禁一笑,腦海中卻是回想起出遊前父親的囑咐。

“蘭陵蕭氏人才濟濟,代代都有子弟以弱冠之年身居高位,比起我五姓亦毫不遜色。梁王(蕭鉉)當年同晉王楊廣一起出征高麗,戰功赫赫,年紀輕輕便功封蘭陵郡王,蕭氏諸昆弟大多身居高位。可惜‘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坊間一句‘蕭梁家要複起’的流言便讓其一門廢為庶人。廣平末年起兵助太祖,更是帥兵從宇文化及亂軍之中救出姑母蕭氏,可謂是一代人傑,被我大燕太祖封為梁王,可以說榮寵之至了。其子蕭斌亦不逞多讓,尚平陽長公主,掃平******,雲中開府,何其榮焉,可惜英年早逝。隻留下年幼的世子蕭睿,不過垂髫之年便襲爵蘭陵郡王。現如今蕭睿雖然年少,可我等世家之中誰又能小看與他,連我崔氏當年都受其祖父恩情,朝中三品以上重臣大多是其長輩,將來出將入相亦非什麼難事。想我大燕世家之中有蕭氏福祉者少之又少。”

世家中人最重傳承,最怕的便是家業不能延續下去。多少顯赫一時的家族泯滅於曆史的長河之中。一時間崔珂隻覺有些抑鬱。

放下茶杯,崔珂起身結賬離開酒肆,看著繁忙的街市,沐浴著暖暖的陽光,隻覺心情舒暢,一掃之前的抑鬱之氣,抬腳欲走,突然,不遠處一陣尖叫聲傳來,崔珂扭頭一看,隻見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正拿著一個糖葫蘆孤零零的站在道路中間,不知所措,街旁的路人驚慌失措,不遠處幾騎正飛馳而來,為首的騎士顯然注意到了前方突然出現在道路中央的小女孩,正在極力勒馬,然而顯然已是來不及了。路邊女孩的父母正驚恐而又無力的看著這一切。眼看女孩就要命喪馬蹄之下,說時遲那時快,崔珂猛地飛奔而出抱住女孩一個打滾,躲過了擦耳而過重重踏在地上的馬蹄。恍惚間,崔珂甚至聽見了馬蹄穿過耳邊的風聲。“啪~”伴隨著重重落下的馬蹄聲,崔珂抱著小女孩順利的滾到路邊。女孩的母親慌忙地趕上前去,接過自己的女兒連聲感謝。而剛才的騎士在吩咐過自己的同伴之後也走了過來,安撫了小女孩及其家人一番。崔珂見這裏已沒自己的事,便告別了不斷答謝的女孩家人轉身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