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乘著勝利的士氣,不等齊盾的大軍越過國界,自己就主動率領十萬大軍上去迎戰了。
果然齊軍如同周王預料的那般一觸擊潰,根本不合周軍一擊,周王也是知兵之人,即便驕傲行軍時依舊是小心翼翼的,跨國國界,和齊盾大小戰役打了十幾起,齊盾場場戰敗,毫無例外,甚至到了後來,齊軍隻要見到周王的大纛軍旗,就望風而逃,根本不敢與之相抗。
此時的周王已經深入齊國境內,如同一把尖刀一般插在了齊國的肉體上,周王連續得勝,心中越發貪婪起來,他沒有按照原有計劃擊潰齊軍之後就回軍壟州,中途直接改變的策略,繼續回軍西進,勒令吳家麒留下五萬人馬守住壟州各處關隘,讓他自己率領十五萬大軍,到西隴接應自己,準備一舉拿下齊國的西隴。
當年的壟州乃是齊國的地盤,後來齊國和周國大戰,失敗後,割讓了半個壟州,才有了如今的北周“壟州”,齊國“西隴”,齊王以割裂國土為恥辱,實在不願意聽到壟州二字,所以將剩餘的半個壟州改名為“西隴”。
周王的野心和他的父親一樣,就想著開疆擴土,甚至他還想一統天下,讓自己成為那個結束這千百年的紛爭,在自己手中打造一個銅牆鐵壁的江山。
他的父親擊敗齊國占據了半個壟州,他今天重新出現在了他父親,他最敬愛的父親,曾經征戰過的地方,一種豪情,讓周王的心情激蕩起來,這是他問鼎天下的第一步,這也是他想自己最敬愛的父親看起的第一步,他想超越自己的父親,當年他父親做到事,他也要做到。
於是他改變的原來的策略,沒有和任何一個將領商議,完全就是興起之為,想來獨斷的周王,強勢的周王,一旦下定了決心,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改變的。
所以當周王的軍令傳到吳家麒手中的時候,吳家麒也隻敢暗中失落,他駐守西北多年,與齊國人接觸最多,為了鎮守西北,他將自己的大本營就建立在壟州邊境,饒是吳家麒他也不敢將自己放在壟州境內,因為齊人詭譎,貪財,但是他們有一點卻是其他諸國不能比擬的。
齊人就像一個無賴一般,打不過他們會投降,但是想要征服他們沒有幾代人的教化是做不大了,似乎齊人個個就是天生的反骨,一旦你放鬆了韁繩,齊人就會想方設法的反抗你,然後回歸齊國自己的懷抱,這就是齊國雖小,但是諸國都不願意打他主意的原因。
一旦和齊國大戰,就像是一個壯漢深陷了泥潭一把,打不死又甩不脫,當年的周王也是深刻的體會到了齊人的無賴,為了打一個齊國,幾乎耗盡了大周國庫,這才無奈的選擇了一威壓,讓齊國割地賠款了事。
當然作為一個英明的君王,他是不會將這其中的無奈宣之於口的,留給世人和後輩的永遠都是那光芒萬丈的形象。
吳家麒無奈,隻好盡到一個臣子的責任,上書周王,委婉的陳明利害,周王倒也不是迂腐之人,收到吳家麒的書奏之後,另外下了一道軍令,讓西和關童驍,調集西和關三十萬大軍,整軍備戰,隨時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