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說法,無形中讓讓楚希兒的名望再一次拔高,後幾日的書畫,經史典籍,考較,楚希兒無一敗績,不少耄耋賢者都敗下陣來。
一時間整個天下都為之震動,傳言千年必出聖人,聖人出生之事便能口吐蓮花,為天地寵兒。
楚希兒曆經大起大落,從大國公主,淪為破落貴族,這其中曆經的艱辛更是聖人必然經曆的苦痛。
君不見,聖典中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這是聖人的征兆啊,如今諸國蠢蠢欲動,這些士子們的感受最深,隻要是讀書人,稍微有些見識的人都知道,這天下將亂,此時正是聖人出世之時。
楚希兒雖然是女子之身,但是學問橫貫古今,在第六日之時,就連北周最具有聲望的柳塘周親自出馬,與其策論,最後,柳塘周都是深深的鞠躬拜服,從此北周再無對手。
楚希兒在正麵,用士子們最驕傲的學問,將他們擊潰的毫無還手之力,與柳塘周的一戰,更是奠定了楚希兒不可動搖的儒林地位。
其中一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振聾發聵,讓無數士子隱士,從此黯然失色。
那一段存亡之論更是瞬間傳遍天下,被無數大儒賢者奉為經典:“桃實之肉暴於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食之而種其核,猶饒生氣焉,其可見積善者有餘慶也。栗實之內秘於肉,深自防護,人乃刨而食之,食之而棄其殼,絕無生理也,此可知多藏者必厚王也!故國與百姓,一如此理,讓利於民,使民富者,國自富,害利於民,使民窮而國富者,必亡也!”
到了第六日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自討沒趣,還敢上門挑釁的,楚希兒的六天就已經征服了北周的儒林,不少其他國家的大儒,在半路聽到了楚希兒的策論文書,半路連京都的城門都沒有進,遙遙的衝著京都一拜之後,便離去了,這等見微知著的學問,不是一般學者可以提出來的。
已經沒有必要再來自討沒趣了,楚希兒的聲望已經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與此同時,北周王宮中卻是一片死寂。
周武王臉色難看的看著手中的帛書,柳塘周就坐在堂下,左丞相童曲,右丞相左丘,大學士周蔽,大學士張正厚,垂手而立。
“楚希兒的策論想必諸位都已經知道了吧,這小女子果真是不可小覷啊!答應她讓她折騰,本想講她牢牢的綁在寡人的戰車上,沒想到,這些儒生,平日裏一個個眼高於頂,居然連一個小丫頭都對付不了!”
周武王的憤怒,讓堂下的幾人不敢有絲毫的反駁,柳塘周的老臉微微抽動了一下,要知道,可是他最後與楚希兒的那一場策論,最後成就了她,將她推上了神壇。
此時周武王的怒氣,顯然對柳塘周十分不滿,柳塘周沒有說話,眯著眼睛似乎睡著了一般。
“諸位愛卿都說說,可有補救措施?這個楚希兒,必須要掌控在我大周手中,那可是未來對付楚國的最有力的籌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