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琛的登基事宜一切由趙遠之和趙氏長者一起辦理,三日後,整個邯都在大戰之後第一次充滿了生機,處處張燈結彩,無數趙地封疆外臣,派人進駐邯都俯首納印,拜見新王。
趙國王宮,在巨大無比的宮殿前,有著一方巨大的銅鼎,此時銅鼎中插在三柱三四丈大小的香火,嫋嫋升起的煙絲仿佛能溝通天際一般。
趙華琛一聲黑金龍袍流蘇王冕,在左側為趙氏長者,右側為趙遠之,前麵引路的乃是手持著天策玉印寶典的監天司趙守,身後則是跟著一眾宗親文武還有漠北來的趙德等一幹重將!
龍行虎步,緩緩而前,來到那巨大的鼎前,巨鼎下麵有著九尊四足小鼎,分別放置這五穀三牲一露,此乃民之根本,用的乃是上古祭天大禮。
趙華琛先來到九鼎前,祭拜天地,用心禱告,旋即站在高台之上,宣布繼位,稱安王,趙守展開天策宣讀繼位詔書:“奉天承運,寡人本是趙氏血脈一紈徒,本不求聞達於天下,能為我趙氏江山守護一方足以,奈何天將大禍於趙國,先帝與文王先後而去,趙氏千年基業,正值傾覆之時,大纛不擎,王旗不舉,此誠內憂外患,生死存亡之秋也!萬幸於,天道不棄,降下神旨,言曰‘天授王權安國琛,趙氏再興萬萬年’天意如此,寡人隻可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不避刀劍,承受災後,為我趙國億兆之百姓,萬千之黎明承繼大統,繼趙王位,稱趙安王,乞求上蒼憐憫,降祥瑞於我國民,願我趙地百姓福樂安康!則寡人雖死無憾,此生足矣!寡人繼位之後,自然內安百姓,外除邊患,攘除奸凶,興複趙氏……字寡人繼位之日,行大赦天下之恩,重用賢德之人,封賞肱骨能臣!”
繼位旨意宣讀完畢,萬民群臣山呼“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華琛一揮手,趙守接著有拿出第二張詔書:“奉天承運,安王詔曰:此正值趙國動蕩之時,正是用人之際,在此行加封之禮,以完備趙國之政,封趙氏長者趙長順為安樂公,擢趙遠之為左相,一體協理政務,封趙德為大將軍,驍勇侯,封史誌恒為太長史,重編趙國史冊,以留後人,封濟州趙伯安為濟德公,入趙氏嫡脈,封泉陽夫人為泉陽公……”
一番封賞之後,趙國終於塵埃落定,穩定下來,趙遠之更是以雷霆之手,迅速掃除一切障礙,讓趙華琛坐穩了趙王之位。
這一日趙華琛來到太史公府,如今的太史府已經門可羅雀,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繁華,太史公一族被趙文王滅族,如今隻剩下史誌恒一人而已,被趙安王提拔為太長史,掌管趙國史書曆法。
自從太史一脈被誅,史誌恒已經無心在朝廷,新編史書的事也是沒有進展,趙華琛雖然已經繼位,但是趙遠之的心思自然是想讓自己的主公沒有一點瑕疵的成為趙王,但是畢竟趙華琛不是嫡脈,這其中想要讓趙華琛一脈坐穩江山,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長史手中筆,雖然趙華琛完全可以找一個自己人來寫,但是曆來史官一職都是由具備足夠威望的人才能擔任的。
想要名正言順,這一點規矩不可破,所以趙遠之親自登門。
誰也不知道趙遠之對史誌恒說了什麼,但是正直如史家人,也在汗青之書上寫下了兩行大字“天授王權安國琛,趙氏再興萬萬年”至此趙華琛終於成為了真正的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