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桓知道,趙國三大侯爵,隻有趙華琛是旁支,安佑公和安慶公都是與趙懷王一脈的嫡脈。
這二人中,又以安佑公賢名遠播,深的趙國士族基層的尊敬和愛戴,因為當年剛剛繼位的趙懷王,參加三國會獵,差點被蜀昭王扣押。
以安慶公為首的滿朝文武都打算,效法古人另立新君,以絕蜀國威脅之意,而新君人選便有安佑公和安慶公,最有希望的也就是這位安佑公。
但是安佑公力排眾議,堅決不肯登基,不顧群臣反對,隻身奔赴漠北要營救趙懷王,也就是在那時候,安佑公與趙華琛的關係變得親密起來。
若不是趙華琛,不顧一切的陳兵漠北,用魚死網破的架勢威脅西蜀,恐怕趙懷王和安佑公都回不來了!
至此,趙懷王深感安佑公大義,對他信任有加,幾乎事事均要詢問安佑公的意見。
安佑公在的大義凜然,和英雄之氣,也贏得了趙地百姓和士族的心,之所以趙懷王至今不肯寫下傳位詔書,也是因為他早年和安佑公談論繼承問題,安佑公曾說過,公子華要比公子無極強上許多。
趙懷王,自己雖然懦弱,但是卻不昏庸,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磨礪,他自己也有意於公子華。
隻不過在他看來,這公子華太過仁慈,他自身便有些懦弱,在這亂世,仁慈過了頭便很有可能成為懦弱。
所以也一直在有意曆練公子華,但是恐怕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才人到中年,就要燈枯油竭了。
而在這種關鍵時刻,安佑公對於繼承人問題的話語權,自然變得舉足輕重,若是趙懷王,真的沒有留下傳位詔書,可以說安佑公的意見,將絕對能主導繼承人。
這也是趙華琛遲遲不能進入邯都,終要見上安佑公一麵的原因,若是說服不了安佑公,勝算絕對不大。
早在許多年前,安佑公便屬意公子華,隻是讓趙華琛沒有想到是,這臨場了不知為何,安佑公突然有些變卦的趨勢。
“王弟啊!你可知,現在即便是我也進不去王宮嗎?更何況……更何況,我女兒……總之,不要爭了,這趟渾水,我是不會趟了,我先告辭了!”
安佑公,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一刻也不想停留,轉身便走。
趙遠之望著安佑公離去的方向,並沒有出言製止,趙華琛轉臉望向趙遠之:“遠之,他剛剛剛剛提到了藍玉公主,莫非變故就是因為藍玉那丫頭?”
趙遠之微眯著雙眼:“絲毫消息都沒有,而且重來沒有注意過藍玉公主,看來不會錯了,安佑公雖然深明大義,但是對他這個女兒確實絲毫沒有辦法。我這就派人先去打探一番,看看具體什麼情況!”
“恩!”趙華琛答應一聲,轉臉望向蕭桓。
“蕭公子,不知道令尊能否擋住北周童家的出兵啊!這周王讓童家繞道漠北出兵,對你們蕭家可是不善啊!”
“安國公放心,家父來信了,叫您放心,漠北,沒有我蕭家軍的同意,誰能過的去?”
蕭桓自信的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