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2 / 3)

兩位候補知縣住在一起,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雙方一陣寒暄後,顧德恒問道:“兄台候補幾年了?”

龔世潼說道:“卑職候補已快三年了。”

顧德恒道:“卑職也等候二年有餘了。”

龔世潼道:“這麼巧呀!都是候補了這麼久,是不是這次審完了就該輪著咱們補實缺了?”

顧德恒道“照理應是這樣。隻是世事難料。像鄭錫滜大人,候補不到兩年,隻因給巡撫大人跑了一趟倉前鎮,暗訪了一次,成了有功之臣,就給放了實缺,到黃岩上任去了。這就把你我給擠下去了。這次巡撫大人派我們參與審理這個案子,不知會不會有這樣的造化?”

龔世潼道:“依卑職的看法,如果我們遂了巡撫大人的心意,有可能會早一點放實缺。如果他老人家不滿意,就說不準了。”

顧德恒道:“兄台的意思,我們應當拿出維持這個案子的意見?”

龔世潼道:“咳!我們算是哪根蔥?有誰會聽我們的意見?卑職的意思是說巡撫大人當然希望這次欽命審案能夠維持原審判決。身為一省巡撫,有誰願意看到自己經手的案子被他人給改了?聽說朝廷諭旨胡瑞瀾審理本案時,楊大人就給朝廷上了奏折。奏折上統篇說的是自己所辦案件沒有錯。”

顧德恒道:“真要這樣,你我的命運就慘了。如今上上下下都認為楊乃武有冤,認為楊乃武是小白菜誣攀坐冤。卑職覺得學台大人也肯定會是這個意思。那朝廷官員的奏折,那上諭都寫得明明白白,學台大人肯定會順著朝廷的杆子往上爬,這次他很有可能顧不得楊昌浚的顏麵,為了自己的前程,很有可能想要改這個案子。”

龔世潼說道:“是啊,學台大人可能把這次奉旨辦案看作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啦!”

顧德恒說道:“不錯,對學台大人可是一次機會,可對你我,可能是一場災難啊!”

龔世潼說道:“是啊!這次審案,胡大人迎合了朝廷和太後的意思,胡大人的前程就不必說了。可是你我還得在楊昌浚大人的手底下當差。他會放過我們這些參與審過這個案子的人麼?”

顧德恒說道:“兄台說得是呀!學台大人這次是特命欽差,可以不看巡撫大人的臉色行事。這次如果遂了朝中大臣們的意,殺了小白菜,放了楊乃武,胡大人就有可能會往上升一升,再也不必看楊大人的臉色。可你我就慘了。放了楊乃武,巡撫大人肯定心中不舒服。你我還得在他的手心裏過日子,往後他怎麼會給我們好臉色?補缺的事恐怕還得再等幾年。就是到了任上,他也不會給我們好的考成意見。辦這個案子,恐怕會害自己一輩子。”

兩位候補知縣,壓低嗓門,在學台衙門裏說了半夜的知心話。

次日,胡瑞瀾把幾位抽調官員集中一起,說道:“這次下官奉太後之命審理因奸謀毒案,自己深感責任重大。所以有請幾位大人前來協助。今後一段時間就要煩請幾位大人,尤其是邊大人費心費神了。希望列位大人鼎力相助,審好此案,報效朝廷。以不辜負太後之重托。”幾位官員都說道:“請大人放心,我們定當盡心竭力,鼎力相助。以報大人知遇之恩。”

接著,胡瑞瀾要幾位官員談談審理這一案子該從何處著手。

因為從來沒有辦過刑事案件,剛剛接到這一疑難複雜的案子時,胡瑞瀾猶如狗咬刺蝟,無處下口。後來終日苦思冥想,終於覺得有了一點頭緒。他想,此案朝廷已是第三次發回浙江重審,綜合各方麵的情況來看,他覺得朝廷很有想為楊乃武平反糾正的意思。朝廷裏的官員若無一股想為楊乃武平反糾正的勢力,也不可能有官員為一個已經革去功名的舉子上奏折。若無相當一部分朝廷官員有明確的傾向性,上奏官員也不至於如此明確地說出楊乃武有冤屈的話來。更有上諭中,似乎也有明顯的傾向性意見。故在胡瑞瀾心目中,已經湧動著一股想為楊乃武一人平反糾正的衝動。若這次果能為楊乃武一人平反糾正,遂了朝廷官員的心意,說不定自己就能夠往一品大員上升一升,說不定還可以弄個巡撫總督什麼的做做,這可是一個大好的機會。既如此,就可以從楊乃武的申訴材料著手,想必楊乃武的申訴肯定是有理的。隻要經過審理,確認楊乃武的申訴確實有理,確有被葛畢氏誣攀的事由,便可給予平反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