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後記(1 / 1)

書家評論言:己醜,雍正崩,年五十八歲;廟號世宗,乾隆二年三月,葬泰陵。--而,關於民間傳說的那種--將“十”字改成“於”字的說法,--好象,古時的“於”“於”有同用的一方麵,難道康熙帝沒想到用這“於”字(那滿文應該也更是不能少吧?)?……而,也有在康熙臨危時,--眾皇子“八人麵諭”說法的、隆科多“一人承詔”說法的……遺詔被當時還叫胤禛的他先行找到後“燒”掉了的(因有史料記載,康熙的諭旨被雍正找到--是關於妃嬪們的去向安排等……)!不過,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存的康熙遺詔不是康熙的親筆字!--說是,這份遺詔,是由雍正和隆科多擬出,再由翰林院修改而成的!--還是好象,那雍正帝的死,也是因了服用了過多的丹丸--而暴亡……又怎麼會服用了過多的丹丸?

……亦或是這雍正的仇人太多……有人給他下了藥?--比如,其為了掩蓋自己的皇位的來路不正……他的生母之死是否於他有幹係?--就更別說被他整死的三位皇子和被終身圈禁的二位皇子了……--但這雍正帝的氣量太小,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初那胤禵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準噶爾部時,他就在心底裏埋下了顆--羨慕、妒忌恨的種子……雍正三年,其被革去王位--為固山貝子!雍正四年,又被革去貝子而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又或是,這一切,都是那老謀深算的康熙帝的預先謀劃所至……因他不想著讓謀一個皇子太強而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當然,他也不想著他自己百年之後局麵混亂到無法收拾……不過,也有一種說法,--是說,這位康熙甚喜他的孫子乾隆……為了這個目的,才有意將皇位傳給這雍正雲雲……

書家(網名:張延義人類和平;真實姓名:張延義。--小名:剛太。)最後又語:雍正的攤丁入畝製--其不利於地主、而有利於廣大的農民;廢除了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土司製度,而實行了州縣製……雍正是一位勤勉的皇帝,至雍正七年時,--對西域用兵!--設立了軍機處--並且就在皇帝旁(此舉可以加快辦事效率。--這一點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非常重要!--為了讓那些大臣們安心辦事,甚至在門下有油條等……)……還創立了奏折製度……

在軍機處書有大匾:一堂和氣。--這也是為了增加辦事效率而為之。

就在雍正七年時,清軍大敗太平軍!

那時,軍情日行三百裏,--是驛站所送。--這對於皇帝掌控全國大局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時光曆史如鏡,映見曆史--你我……從皇宮中很多的畫作來看,這位雍正帝有很多的--裝扮成農夫、漁民、獵人之類的行樂圖畫……這自然是和他青少年間的遊曆民間不無關係……

從而,--他自以為自己是戰無不勝了……但他的人生,--他死得很慘……

…………

而在雍正之後的那位乾隆帝的書房裏,--其至愛:快雪時睛貼、三希堂;--書房有匾:養心寡欲;--這兒很小,但卻是全國的中心神經中樞!

在這書房裏有一幅字,是1747年,王曦之的筆墨,--那是古人的文化盛世和情趣故事:“雪下了一會兒就停了,人生的事就是這樣。--你的事沒能幫上忙。”--貼中寫道。

書家所感興趣的,--是這位老皇帝竟然是每每讀完上麵的這一幅字後都會淚流滿麵!--他會哭……

“他是一位性情中人!”書家也是一時思想不通此事,和老婆王蓉說起這事,--她語。--但是我想……是因了這貼的字寫得好!--對其內容也是溶入了進去的緣故(1912年封建皇朝結束。--在溥儀登基時,他的父親的--“快完了”之語,成了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名言”!)。

……書家繼語:那位雍正--這皇位到底是怎麼來的--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當上了皇帝……人們先入為主地認為他的皇位來曆不正,--於是乎,--就如中國古時候那--懷疑鄰居家偷了自家的斧子的故事一樣……還是那句話,--適者生存!--雍正一輩子,--年輕時出外闖蕩社會,--年紀大了後吃齋念佛和習武練劍……想信,那康熙帝是真心實意地將皇位傳給這雍正和有遺詔的!--想信人--剛太。

2014年09月23日,

張延義於上海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