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常謙和守信再履危(1 / 2)

四月一天淩晨,約三千多名白俄布裏亞特匪軍突然出現在了恰克圖“買賣城”西麵的小山上,並架起大炮開始向城內轟擊。

恰克圖隻有西麵有山原本無險可據,更特別的是駐“買賣城”的軍隊缺乏訓練,根本沒有戰鬥力,情況急迫之下隻能倉皇應戰。官員們大多隻顧自己逃命,茫然無助的難民也就像潮水一般越過了邊境,衝向了蘇俄境內的北營市。

在睡夢中被驚醒的常謙和什麼也顧不得了,他隻來得及拉起衣衫不整的劉建梅,抱起睡夢中的女兒便衝出了家門,三人也立刻被難民潮的人流挾裹著向北跑去,身不由己就跨出了邊境線。

對於蜂擁而來的中國難民潮,蘇俄紅軍和邊防警察不能隨便放行,他們隻允許懸掛“買賣城”民政官牌照的車輛和有紅十字標誌的人進入蘇俄境內,於是數萬普通商民就隻能聚集在兩國邊境之間那個狹長的地段裏。

隨著身後恰克圖戰事的推進,情況越來越嚴重。到上午十點多鍾,恰克圖全城失守,難民的人數也就達到了頂峰,在一張張驚恐的臉上,人們的五官似乎也被相互間的擁擠扭歪了。

四月的恰克圖依舊是日光淡淡、寒風習習。劉建梅抱著孩子團縮在地上,她隻穿了一身單薄的衣衫,包裹孩子的被子也不厚,加上心裏聚積著越來越沉重的恐懼和焦慮,她的身子也一直在瑟瑟地發抖。常謙和把自己的外衣披在妻子的身上了,還不時替妻子抱一抱孩子——作為曾經在中蒙俄三地躊躇滿誌叱詫風雲的常家闊掌櫃,現在他還能做的也隻剩下這些了。

到了中午,蘇俄方麵才決定把難民們集體轉移到一個空閑的營房裏。這座營房據說也是清朝政府出資興建的,後來中國駐軍越來越少,這座軍營就被放棄了。數萬難民現在一下子被安置進去,雖說有些擁擠不堪,生活設施也不完備,但終歸是進到了有頂有牆的住房中,難民的情緒這才稍稍地安定了一些。

情緒一穩定立刻就感覺到饑餓疲乏的襲擾,大人還可以忍耐,孩子們就不行了,劉建梅懷裏的慶安餓得哇哇直哭。她自己一直沒有多少奶,現在再經過這一急一嚇,奶水也早吊上去了,孩子拚命吮吸著媽媽空癟的奶頭,吸不到奶漿就拚命的哭嚎。那從前胸傳導出來裂心撕肺的疼痛,讓劉建梅覺得真是生不如死。

旁邊一間房裏走出來一位年長些的婦人,她看了看建梅她們,問:“是常太太吧?你們怎麼就慘成了這個樣子?我差點兒就沒能認出你來。這孩子老哭怕是餓壞了吧?”

劉建梅看著她也有些麵熟,想想還應該是宣化的一個同鄉。自己初來恰市時,她還登門拜去訪過。因為人越是離鄉久就顯得越是對鄉人親熱,而自己那時還沒有這種熱土鄉親的觀念。再加上身份地位上也有些距離,以後就再沒有來往過。現在一見就像忽然見到自己的親娘一樣,她點了點頭,人不由得就抽抽嗒嗒嗚咽起來。

那婦人轉身走了出去,一會兒就拿過來半鐵罐奶粉、一包牛肉幹和一大塊黃油,她對劉建梅說:“你們總歸還是年青,沒有逃難的經驗。我們見天都是把吃的喝的打成了包裹,就放在跟前枕頭旁,一有動靜拿起來就跑。你們現在就是背著座金山銀山,又能怎麼樣?還不是照樣瞪眼餓著!”

劉建梅千恩萬謝,趕緊找來溫水衝奶粉喂孩子,慶安這才不哭了。

那婦人又對常謙和說:“你是常會長吧?你也得想想辦法呀,這好幾萬人老這麼待下去要出人命的。你眼界寬、麵子大,就去找找俄國人吧,咱中國的那些當官的都光顧著自己逃命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