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鴻:是不是還有這樣的一層原因?您可能會覺得佛教思想當中的某些宗旨可能會跟我們經營企業或者說是做人是有一定關聯的?您覺得它是有幫助的嗎?
稻盛和夫:是的,人最容易被煩惱所左右,欲望對人來說是最大的問題。欲望得不到滿足,人就會鳴不平、發牢騷,這也是個大問題。當事情不順利時,人還會惱怒,這又是個大問題。這些都是人的本性,是人生存所必需的,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人雖然需要這三種情緒,但如果過了度,人就會自取滅亡,這是佛陀的教誨,所以我們必須時時抑製這些情緒。當然沒有人能夠完全排除這類情緒,排除光了,人會無法生存。我總是認真地自我反省,我自己也不是聖人君子,我也常有欲望,也常發牢騷,也常常惱怒、發脾氣,每當這些情緒抬頭,我就反省,就努力控製自己,這就是我現在的修行。
來源:CCTV《對話》
(本期《對話》節目《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已於2011年2月13日晚21:55在CCTV2財經頻道播出)
稻盛和夫大事年表
1932年(0歲)出生於鹿兒島市藥師町。
1938年(6歲)鹿兒島市立西田小學入學。
1944年(12歲)報考鹿兒島第一中學落榜,尋常高等小學入學。
1945年(13歲)患肺結核,病休中閱讀《生命的真相》。
在班主任土井老師的勸說下,報考進私立鹿兒島中學。
空襲中家宅被燒毀。
1948年(16歲)升入鹿兒島市高等學校第三部。
為貼補家計,開始賣紙袋。
1951年(19歲)考大阪大學醫學係藥學專業落榜,考入鹿兒島大學工學係應用化學專業。
1954年(22歲)在經濟不景氣所造成的就業難的形勢下,經竹下教授介紹,被鬆風工業內定錄用。
1955年(23歲)從鹿兒島大學畢業後,進入京都的絕緣子製造公司鬆風工業工作。
從事特殊陶瓷(新型陶瓷)的研究。
1958年(26歲)與上司在技術開發方針方麵產生衝突,從鬆風工業辭職。
在青山政次部長及其好友西枝一江、交川有等人的幫助下,決定成立新公司。
與須永朝子結婚。
1959年(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
1961年(29歲)經曆與高中學曆員工的集體交涉,確立經營理念。
1962年(30歲)第一次赴國外出差,訪美。
1963年(31歲)新建滋賀蒲生產廠。
1966年(34歲)接到IBM的IC基板大筆訂單。
就任京都陶瓷社長。
1968年(36歲)成功開發對出口具有貢獻的新型陶瓷,並獲第一屆中小企業研究中心獎。
1969年(37歲)新建鹿兒島川內工廠,生產用於IC的陶瓷多層封裝。
在美國成立現地法人KII。
1971年(39歲)京瓷在大阪證券交易所第二部以及京都證券交易所上市。
1972年(40歲)因開發陶瓷多層封裝而獲大河內紀念生產特獎。
新建鹿兒島國內分廠。
1973年(41歲)獎勵全體員工赴香港旅遊。
開始用“Cerachip”商標銷售陶瓷切削工具。
1974年(42歲)京瓷升入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及大阪證券交易所第1市場部。
由於石油危機後的不景氣,向工會提出凍結一年的加薪。
1975年(43歲)成功研製出再結晶的綠寶石,並投入生產。
為開發太陽能電池,成立日本太陽能株式會社。
1976年(44歲)發行美國預托證券(ADR)。
1977年(45歲)完成對蘇聯的成套設備出口。
1978年(46歲)開始用“Biocelum”商標銷售陶瓷人工牙根。
1979年(47歲)決定援助Trident和莎益博工業。
1981年(49歲)因對新型陶瓷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獲伴紀念獎名譽獎。
1982年(50歲)合並莎益博工業、CRESCENTVERT等4家公司,更名為“京瓷株式會社”。
1983年(51歲)成立針對京都年輕經營者的經營塾——“盛友塾”(盛和塾的前身)。
合並雅西卡。
1984年(52歲)出資成立稻盛財團,擔任理事長。
因開發用於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陶瓷積層技術,獲紫綬獎章。
成立第二電電企畫株式會社,擔任會長。
1985年(53歲)因人工髖關節等違反《藥事法》的問題,遭到社會的譴責。
第二電電企畫更名為第二電電(DDI)投入運營,獲得從事第一類電氣通信事業的許可。
兼任京瓷會長。
舉辦第一屆京都獎頒獎典禮。
1986年(54歲)專司京瓷會長一職。
DDI開始東京-名古屋-大阪之間的專用通信線路服務。
1987年(55歲)成立關西Cellular株式會社。
推出DDI的公眾長途電話服務。
1989年(57歲)收購美國ELCO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