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1 / 2)

第一章

大姐,請允許我用這種俗人的稱呼來代替您的法號,雖然我沒有資格也不應該這樣叫您。但我想您是一位佛法精深的得道高僧,相信更會懂得名稱在佛家來說隻是空外之空。文殊普賢既是臭狗屎小便器又是得道神靈,對著釋迦牟尼撒尿和對著釋迦牟尼磕頭應該沒有任何區別───這樣的無差別對待才更能體現萬物平等、眾法皆空的佛家真諦。

大姐,請不要懷疑我的年齡與口才是否搭配,您雖然沒有睜開眼睛,但相信您從空氣中就已分辨出我幼稚的年齡是不配和您交流佛法的,可是很多和您年紀相仿的或者比您大很多的人,不也一樣不配和您交流嗎?所以相逢開口笑也是佛的本意,卻從來沒有人說過:開口笑之前要先問問年齡。況且,就算我不配和您談論佛法,我至少可以給您講個故事,這個故事也許您愛聽,也許您不愛聽;也許您聽了會高興,也許您聽了會生氣;但是,我更相信您聽了會不為所動,就像您現在這樣,似乎是天地間一尊肉身真佛。不動如山,動了或者也如山───這我暫時還不知道。

我父親劉長林第一次帶我上街的時候,我就看到了一輛很長的車,當時我還不能準確地叫出它的名字───大巴車。父親看著大巴車發了一陣愣,後來他告訴我,這是我大哥回來了。我們兄弟倆第一次相遇,竟然彼此陌生的,我甚至連大哥長得是什麼樣的都不知道,更不會知道他那時剛剛29歲,就留了一部長達數寸的大胡子。等我有了思維的時候,父親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可是天資聰穎的我卻過早地有了成人的深沉。我曾經很認真地想過:我是不認識大哥,大哥難道還不認識父親嗎?為什麼連車都不肯下呢?所以,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為他是個沒有孝心的逆子。後來又知道他已經改了姓───不跟著親生父親姓劉,卻通過抓鬮的方式給自己改姓“莫”───我更鄙視他這種下三濫的忤逆行為。所以我對他的尊敬是時斷時續,時有時無的;所以,我在我的講述中有時候會叫他莫子謙,有時候會叫他大哥,有時候會叫他這小子那小子。

(1)

這座山有太多的傳奇,它從藉藉無名一夜之間成為婦孺皆知,當然,這要歸功於那部紅遍全國的八大樣板戲之一《智取威虎山》,這座山───就是威風山。

樣板戲成功地塑造了偵察英雄楊子榮的光輝形象,但是反麵匪首座山雕的傳奇同樣被私下裏津津樂道著,乃至一些人還寫過多部座山雕的故事。當地人很多人都知道,座山雕槍法奇準、凶殘無比,在與其他土匪爭奪地盤的戰鬥中,經常把俘虜大頭朝下塞進冰窟窿裏,這叫“倒插柳”。很多人還知道,座山雕在殺光了死對頭之後,會給他們的老婆孩子一筆錢,讓她們終老。這部樣板戲,這些傳說再加上《林海雪原》這本書的影響,使得全國人民即便不知道“海林”這個縣級市,但肯定會知道“威虎山”這座山頭。

這座山對於莫子謙來說再熟悉不過,盡管它很小,盡管它與威武雄壯毫無瓜葛,盡管它與那部流芳百世的傳奇也相去甚遠───但它在遊子心中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那些有關遊子的鄉音鄉愁的詩篇莫子謙背了很多很多,卻隻有真正離開家以後才能體會到作者的內心情懷。在家鄉的時候他不知道多少次登上了這座山,隻不過那時候還是個自由開放的天地,而今每行一步,都需要門票來開路。當然,那時候讓莫子謙快樂的,還有和他一起登山的夥伴們───和這次截然不同,這次他是半個導遊,身後是報社裏的四男九女。

“向前一步山高路險,回首半眸地闊天寬。”這小子得意地甩出這副對聯,卻沒有人擊節叫好。回首望去───除了勵思嘉───每個登上“威虎山”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失望。財務室的會計馬麗華喘了幾口粗氣,又擰開礦泉水喝了一口,嘴裏的話直接就飄出了些許輕視:“子謙,這就是威虎山?你沒領錯路吧,這也就算是個小山包。”

莫子謙盯著她的臉,卻沒有回答。馬麗華臉上的汗淌成了溜兒,其實她雖然很胖,但五官還是長得不錯的,隻是妝化得太濃了,就算旅途中也沒忘了塗抹,汗水流過的地方出現了一道道痕跡,陽光下就像一道道疤痕。馬麗華這時候本想掏出紙巾來擦擦,但看到莫子謙目不轉睛地盯著,她舉起來的手很不自然地放下了,她甚至後悔今天不該抹得這麼重,現在這一擦下去,估計就得成大花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