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幽州馬市(1 / 2)

現在時間是光和四年的冬季,換一個大家比較習慣的說法,就是公元181年的年末。最近市麵上不怎麼太平,搞得我也不是很開心。

如果要對今年做一個總結,大事主要如下:

第一,大漢名將、大儒,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戰略家張奐張然明同誌於前幾天突發腦溢血,不幸溘然長逝,享年七十八歲。至此,被稱為“涼州三明”的這最後一明也永遠離開了我大漢,“異族克星”的傳說終成絕響。據說老人家臨走時希望薄葬,所以大漢政府在這一方麵異常尊重他的願望,整個大漢官方沒有任何關於老人的消息傳來,追諡啊唁電啊什麼的都~沒有,仿佛這個人根本不存在一樣。

再看看羌人,一大片一大片在張奐碑前大聲痛哭,吵吵嚷嚷一點規矩都不懂,簡直粗魯野蠻!張老先生九泉之下有知非得被你們再氣死一次不可!

第二,在舉國上下,包括邊防戰士都沉浸在歡度元旦的氣氛之時,鮮卑諸部落不宣而戰,再一次對我大漢實行公然挑釁和劫略,而後揚長而去。孝靈皇帝大為震怒,強烈譴責這種違背人道主義的野蠻行為。同時鑒於雙方不存在外交往來,擬派代表團出訪北海(就是蘇武牧羊的那個北海),對鄰國的行動實行抗議。

大臣們紛紛讚同靈帝觀點,表示舉國上下都為在鮮卑劫略中不幸喪生的人祈禱,忿忿於鮮卑******的舉措。隨後群臣表示,一個月後的新年慶典更加重要,是一個向鮮卑,南匈奴和西域諸國展示我大漢雄厚國力的絕佳機會,希望吾皇正視曆史,把握未來雲雲。靈帝表示,目光要放長遠,我們不希望有下次,督促邊防做好安全防護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隨時警備。號召大家為建立一個更好更強大的大漢(特別是在新年祭天儀式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說白了就是沒人願意去幹那個送死的活計。

第三,我們家馬不夠用了。

缺馬啊同學們,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千裏之行,必須騎馬。現在我們家幹點啥事都要用到韓盧,沒發現最近幾次他嚴重超載嗎?現在他看你們的眼神就跟見閻王似的那麼絕望。我知道張遼也有一匹,你們就不能偶爾去騎騎他那隻嗎?非要欺負我們家韓盧幹啥。高順你閉嘴!我知道你用不到,可是馬車也需要多養馬吧。另外,韓盧年紀也不小啦,是時候給他找個馴幼染嘍。你們覺得怎麼樣?

“你說的對。”貂蟬一臉順從,就差在臉上寫“你說什麼都是對的了”。

“好。”高杏慚愧地低下頭,她也覺得每次看到垂頭喪氣的韓盧挺別扭的。

“馬車?哈哈我喜歡。”高順覺得比起馬,多一個車字明顯合他胃口。

張遼急忙點頭,顯然他也覺得自己的愛馬變成韓盧那副模樣淒慘至極不忍卒讀。

“很好,”我看到眾人反應,嘴角掀起一個微笑,“那麼,我們的目標是,前往鮮卑王帳,搶幾匹馬,順便做掉檀石槐!”

“啊?!”眾人大驚。

沒錯,他們沒有聽錯,我也沒有說錯。我們所待的雁門郡總感覺人口越來越少,即使在這裏生活的人也滿臉苦悶與麻木,似乎是在渾渾噩噩度日,對未來不抱一點希望。究其原因,除去上麵管理玩忽職守意外,就是邊塞鮮卑胡人大舉入侵了。

自匈奴被武帝擊破,而後陸續分裂為南北兩部以來,這草原上的民族已然衰落下去。北匈奴夾著尾巴灰溜溜跑去西域欺負當地土著;南匈奴老老實實趴在河套地區,至少明麵上老老實實不敢動窩。於是,之前被匈奴騎在頭上的東胡後裔們立刻鳩占鵲巢,然後,大漢幾百年辛辛苦苦處心積慮將匈奴拆散的努力打了水漂——現在的大漢已經打不過檀石槐統領的鮮卑聯邦了。

對,就是聯邦,不是國家。鮮卑與匈奴在統治結構上與匈奴並沒有明顯差別。都是一個個部落組成的聯合體。所謂單於,也不過是龐大的部落的老大而已。檀石槐號令各個部落,更多的是依靠威信與個人感染力。自己部落的實力強大才是最主要的。萬一自家部落遇到天災人禍大傷元氣,其他胡人要是還能聽他的才怪。

這一點就不像我大漢,我大漢就算皇帝年幼無知,就算皇帝荒淫無道,甚至就算沒有皇帝,政令一樣傳行,天下照樣太平,也不會有人去垂涎這位子。

反正現在有沒有這皇位都一樣。

鮮卑不然,檀石槐完全是憑借個人威勢強壓得各部不敢妄動。要知道,他占據的整個北海可不全是胡人,也有一部分不願離家的匈人與西遷的漢人以及從涼州跑來躲避戰亂的漢人,這趟水渾著呢。檀石槐現在才四十六歲,正值壯年,要是我們能幹掉他。塞北肯定大亂,邊塞的百姓也能安穩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