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五、(2 / 2)

“這丫頭會不會逃走了,在這種環境中能活下來嗎?”伊海回想起遊擊隊長威爾的話,幾乎要哭出來。

“伊海,我想,如果這裏有人能在這種環境中活下來,一定非伊月莫屬。你不是說她喜歡鑽研曆史嗎,曆史會告訴她在地墟的生存之道的!”明日信心滿滿地安慰伊海,心裏卻懷疑此伊月是不是彼伊月。

“托你福口,但願這丫頭沒事。”伊海再次和明日擁抱在一起,為了尋找伊月而做的努力,無形中拉近了他倆的關係。

煩人的鍾聲準時敲響,明日活動著酸痛的四肢,在被體溫焐熱的石床上爬了起來,伊海還在睡懶覺。

一晃半個多月過去了,作為幹粗活的駕駛機師,兩個人每天駕駛著那輛地球時代的笨重運輸車,往來於兩個地下礦石場,像牛一樣地出苦力。幸虧交了伊海這個朋友,毫無駕駛經驗的明日才得以蒙混過關,駕駛的重擔基本上都落在伊海肩上,明日這個副手自然要讓他多休息一會。

明日一麵狠狠刷牙,一邊自戀地照著嵌在石壁上的鏡子。鏡中的自己,胸膛寬闊,肌肉發達,充滿了雄性的剛猛氣息,自然是這些天幹粗活的回報,線條分明的麵部雖然胡子拉碴,卻看起來相當年輕。自己到底多大,他也吃不準,在“過去時間”裏,自己都三十好幾了,可是,這張臉絕不像三十歲的老男人。

“嗨,幫我打份早餐吧!”伊海在對麵的石床上翻個身,還想多睡一會。

“好的!”明日套上黑黑的工作服,用不間斷流淌的冰冷地下水洗了一把臉,立刻精神抖擻起來,鑽出兩人棲身的小窩,向寬敞的大岩洞走去。

遊擊隊說話算話,沒有對俘虜們嚴加看管,采取半放任管理狀態,除了給他們定好工作任務和按時檢查之外,基本上不幹涉他們的日常生活。

明日進入餐廳,從廚師那兒打了兩份菜麵疙瘩,先吃完自己的一份,再拎著另一份往回走,一天要工作十個小時,一定要吃飽。

他在岩洞走廊上走著,打量著一個個擦肩而過的同事,以華人居多,這是堅持韜光養晦政策的故國在“那一日”的浩劫中得到的唯一回報--保存了最大數量的同胞,因而建立在本體之上的“我的時間”,華人的虛擬化身也占據了絕對多數。

利用伊海的友情和自己旁敲側擊的拿手本事,明日已經對“我的時間”的曆史和現狀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那一日後,找到諾貝爾之庫的那個人,帶領著華人為主的人類幸存者們試圖重建新的家園。但是,遭受毀滅性傷害的地球不再是人類的庇護所,幸存者們將希望投向了地球之外,終於在十年後,成功登上了火星,建立了第一個火星基地。隨著火星基地的增加和擴建,火星聯邦成立。地球最終被人類舍棄,被稱為“地墟”。

為了使人類免遭第二次毀滅浩劫,火星聯邦在那個人的領導下,推翻了此前所有的意識形態,將個人價值至上的西方文明和崇尚群體價值的東方文明去蕪存菁,建立了號稱人類有史以來最科學民主的社會製度。新社會的最高目標便是“生存”,最高信條便是“汝等不得違反自然”,當兩者衝突時,“生存”大於一切。

由於人類的幸存者們都不同程度受到核輻射的損害,以至於影響到下一代的出生和質量,為了延續人類的生存,聯邦政府提出“基因結合”的口號,鼓勵達到基因指標要求的優秀男女結合生育,而達不到指標要求的男女可以結合但不能生育。新生兒一出生就離開父母,在專門機構的統一監護下成長,直到十八歲。經過上百年的恢複,聯邦人口已經達到500萬。

為了減少資源浪費,使人類分工合理化,每個聯邦公民從三歲開始接受分配好的專類專業知識,從小就確定了未來在聯邦中擔當的角色。聯邦公民長大後參加工作,為了避免大鍋飯的出現,導入競爭待崗機製,從而使每一個人的工作效率實現最大化。

這就是被地墟人廣為詬病的“基因結合”、“強製性的社會分工”和“殘酷的社會競爭”。因為不認同火星聯邦的價值觀,以其他人種為主的少數幸存者選擇留在了地球,被稱為“地墟人”,聯邦政府官方稱之為平民,平民隻要不抵觸聯邦律法,同樣受到聯邦保護,並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

遊擊隊是地墟人中的反政府武裝,僅有幾萬人,平時化整為零,藏身於平民中和地底下,跟聯邦軍隊玩著老鼠和貓的遊戲。遊擊隊的存在,雖說動搖不料火星聯邦的統治根基,但總歸是個麻煩,但是誰也沒想到,他們竟然有能力偷襲了所有的太空站。

正如伊海所說,人類一百零九年的和平可能就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