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過錯,可能毀了一場戰鬥。由於陳澄波的不慎,結果,讓一名村長與縣城的漢奸合夥給鬼子透風了。
能這麼快組織起一個深入到村級的漢奸網,也可見鬼子還是專門做了不少工作。
新竹防守的近衛步兵第二聯隊長阪井重季得到這份重要情報,立即派出偵察隊,加強戒備,嚴禁四門出入。然後四門內外加強部署,嚴陣以待,專等抗日聯軍來攻。
……………………………………………………
10日,聯軍淩晨出發,分三路接近新竹城。按預定計劃,各路分別自東、西、南三麵攻擊:傅德升攻東門,陳澄波攻西門,吳湯興攻南門,楊載雲繼後策應;吳湯興部將徐驤、趕來參戰的薑紹祖則各從間道(抄小路、鑽隙突進)先進,阻敵增援或迂回攻擊。
有攻擊、有策應,還有穿插部隊,這個進攻部署,顯示出義軍在部署和協同上還是很符合章法的。
上午八時,抗日聯軍開始攻城。
陳澄波泄密壞事,帶兵作戰也一般。本來他這一路自虎頭山一帶向西門進攻,進至隙仔溪,首先嚐到苦果——陳軍所部突然遇敵埋伏,雙方就在那裏相持到傍午,陳澄波毫無進展,麾軍退去。
楊載雲作為後應,率新楚軍從駐地經大埔前出,吳湯興軍則自雞卵麵山出動,合軍進攻南門。
日軍早有準備,等楊、吳軍越過城南山頭,大部分下到山腰時,日軍炮兵猝然發射黑心的榴霞彈,這對正麵山坡上的義軍殺傷力極強。楊、吳軍隻有為數不多的火炮還擊,根本壓製不住敵人,始終無法靠近南門,隻好退回,轉而會合傅德升軍從東南路進攻。
日軍也已搶先占據了城東二裏的十八尖山。吳湯興率先出戰,楊載雲、傅德升軍左右並進,冒著日軍炮火奮勇爭先,一舉奪下十八尖山,據山用抬炮向城中射擊。日軍再用大炮轟擊,趁義軍至山後坡避炮,敵人衝上來,重新占領十八尖山。義軍又沿山兩側衝出,擊敵半腰,日軍抵擋不住,再次退下山去。
山頭反複易手,“新竹人從屋上觀,錯愕歎兩軍壯烈。……謂:‘來軍有大炮,則克矣!’我軍卒以無大炮,乏子彈,被驅下山。”[ 洪棄父《台灣戰紀》,見《中日戰爭》]
由於武器上的劣勢,無力固守相持並發展進攻,爭奪止於十八尖山,這兩路義軍終未突過外圍高地。
在楊、吳等軍搶攻十八尖山的同時,徐驤率一百人繞至北路,將要攻城,便聽見槍炮聲交加,徐驤登高觀察形勢,望見楊、吳等軍在城東激戰,徐軍轉而迂回到城南,拊敵之背,以牽製日軍兵力,保障城東的義軍戰鬥。日軍果然出城,想夾擊城東,不想黃雀在後,正巧迎麵遇上徐驤,隻好展開迎戰,無法再側擊楊、吳。徐軍利用竹林樹叢與敵周旋,靈活射擊敵人,直至日暮,敵人退回城中,徐軍才停止戰鬥。
另一支間道行進的薑紹祖軍此戰中更為英勇靈活。前邊大湖口激戰將敵人打回中壢後,6月20日,日軍增兵南下,薑紹祖又在枋寮和敵人打了幾仗,但終因力量懸殊而戰敗。敗了回到北埔,繼續增募義勇,補充兵力,稱繼字軍,積極聯絡新楚軍及各路義軍,準備再戰。這次便趕來參加了收複新竹戰鬥。
在楊、吳軍與敵爭奪時,薑軍從側翼越過十八尖山,英勇穿插到了新竹東門下。可是,薑軍兵力有限,攻擊城門時,“將奪城,城上兵吹號發槍,城下軍驟至”,日軍準備從三麵對薑軍實施包圍。
薑軍退至車站,隊形被敵人衝斷成為兩段,有一百七十餘人隨薑紹祖退向枕頭山竹林中,進入一無人居住的空宅。日軍發現後,便“麾兵將其包圍,以猛烈炮火射擊”。薑軍固守宅院,對靠近的日軍猛射。最後,日軍又縱火燒房,薑軍“被燒死及槍殺者有五十餘人,另有一百一十九人被俘”。[ 《日清戰爭實記》]當天,被俘義軍將士關押在新竹縣監獄,薑紹祖也在其中。
本來日軍並未知情,夜裏,又一名漢奸——新竹街市的總理(村長)馬玉花向日軍告密:“薑非尋常匪徒可比,必須將其捆綁,嚴加看管。”日本人急忙到獄中查找薑紹祖,但為時已晚,他已趁夜同其他七名義軍戰士“越獄而逃”。[ 《日清戰爭實記》]
逃出後,薑紹祖繼續跟鬼子戰鬥。然而不久,在一次遭遇戰中,薑紹祖衝鋒時不幸中彈,將寶貴的生命獻給了台灣這片神聖的國土。
國破身死,殊為痛惜。年僅21歲,青春年華,本應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相比來講這個年齡,尤其還是“富二代”來說,也就是還在上網打遊戲耍酷的時候。
青年薑紹祖選擇的是另一條道路,一條足以光照後人、永誌史冊的道路——“聞台北一破,慷慨散家財,募團勇,不顧成敗利鈍,與日軍接戰,身先士卒。雖曾被擒而脫虎口,然其誌百折不回,再接再厲,竭力抵禦,身中數槍陣亡。以翩翩貴胄妙齡,敢衝鋒破陣,縱身化為猿鶴,故鄉父老至今猶能道其軼事,嘖嘖稱其能軍雲。”[ 《甲午戰爭史》引吳德功《讓台記》]
有這樣一群先烈,誰還敢說中國無人,誰還敢說大清人民無國家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