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日本合縱連橫失敗(2 / 3)

日本政府企圖瓦解三國聯合的計劃破產了。

……………………………………………………

另一手,是穩固防守,極力拉攏英美意三國,以圖組成反幹涉的聯合陣線,對抗三國幹涉。

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從甲午戰爭中對日本支持最大的英國開始。早在23日,陸奧已發電報給駐英公使加藤高明,指示加藤摸清英國的反應: “由於俄、法、德三國磋商對我施加壓力,駐日德使在其政府指示下,正與駐日之法、俄公使一起活動。而駐日英使似對此事保持冷漠態度,命你以盡可能最秘密的方法,探聽並弄清英國政府的真實態度。如你覺得有一定把握,你要盡最大的努力勸說他們,為東亞之和平而挫敗三國的陰謀。”

特別有意思的是末了一句話,“對於執行上述命令之費用,你不必猶豫,必要時即將款項寄上。”[ 《日本外交文書》]

費用?這封電報暴露和印證了日本在此前幾次“危機公關”,包括針對為大清運兵的英國商船“高升”號被擊沉事件,還有就“旅順大屠殺”事件遊說拉攏各國政要、媒體還有學者,甚至在爭取英國支持日本發動戰爭上,都用上了金錢手段。為了拉攏英國,此時隻好寄希望於施展屢見奇效的賄賂外國權貴的慣伎了。

實際上,如前邊所述,英國內閣已決定挺日本,至於力度多大,關鍵看日本人的開價大方程度如何了。

英國外交大臣金伯利完全象個索賄的老油子,隱晦地點撥日本公使加藤,“目前英國政府所遵循的唯一方針,是以極大的興趣關注事態的發展。因為此事關係英國的利益要比三國大得多。日本必須自己決定,根據以往的事實,看起來日本是可能做到的。”

其實意思很明白,就是看日本夠不夠意思,但日本人對“看起來日本是可能做到的”沒有領會清楚。日本政府竟然產生了錯覺,相信英國是能夠援助日本的。

於是,陸奧於26日向加藤發出了《關於對英政策之訓令》。其中,對日本占領遼東半島作出如下解釋:“一、日本政府對於朝鮮國獨立,如其事僅限於本國,將真誠地使歐洲各國得到滿足。二、日本政府將於遼東半島以營口及另外一港,作為自由貿易港口。其國境通過稅之稅率,將比普通海關稅低廉。且另一港口終年無封凍之虞,船舶自由進出。因而遼東半島之占領,對歐洲商業之利益不容懷疑。三、對該半島之占領,不能認為威脅北京。退一步說,即使威脅北京,或與清國之生存攸關,但清國如能鋪設鐵路,則足以防禦其危難而有餘。 四、雖然與清國國境相連,而征諸區劃清楚、分界正確之歐洲各國經驗,亦無威脅東亞和平之虞。因此,隻要正確劃定國境線,則日本政府不認為有與清國難結善鄰之交和難保和平之理由。”

完了。看到這份訓令,不禁讓人為日本的“真誠態度”感到捧腹。

這一、三、四條保證,與英國人有鳥的關係?那些關心“世界和平”的話不過是列強的作態罷了。日本唯一的給出的“意思”(這才是英國人最關心的)是第二條中,在日本人占領下,繼續開放營口(這本來就是原有的大清開放口岸),另開放一個不凍港,但“意思”也僅為各國可自由進出。

這就是日本投給英國的新鮮“漁餌”了!但這點東西也太不大氣了吧?連對英國人“獨霸一海港”的希望都沒有滿足,估計,滿懷期待英國人的第一感覺應該是被“涮”了。

極為狡詐極為貪婪的日本人,在同樣狡詐貪婪的老手英國人麵前,竟沒有拿出足夠的尊敬。

所以,完了,盡管加藤向英國外交大臣秘密提交上述“讓步提案”後,又按陸奧的特別指示,表明日本政府承認英國利益超過其他歐洲國家利益的事實,而且在“第二項中,特別努力調整此等利益。”但,一切都完了。

陸奧還滿懷期待地急切命令加藤“探聽英國政府之真實意見”,問明究竟“日本能夠希望從英國得到何等援助”呢,29日,英國政府對日本作出正式答複,把話往明白了裏說:“英國政府此前已經決定守局外中立,此次也欲維持同樣意向。英國對日本抱有最誠篤的友情,同時也不能不考慮本國的利益。因此,不能應日本之提議,而援助日本。”

同時英國還不忘進一步點醒日本,“日本之此種讓步,不足以使各國滿意。並且俄國似已確實下定決心。”

這個答複,終於讓日本人聽明白了:組織反幹涉聯合陣線的最大的希望也歸於破滅了。

……………………………………………………

還有美國等國家呢。

26日,在給駐英國公使發電的同一天,陸奧宗光也發電給駐美國公使栗野慎一郎,要求他向美國政府轉達以下意旨:

首先,是感謝——“當此之際,日本政府對美國的友好意向深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