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缸瓦寨之戰(2 / 3)

根據這些報告,桂大郎堅定了“清軍意在伺機收複海城”的判斷。沒有什麼可顧慮的了,桂太郎當天晚9時立即下達了明晨進攻的命令。

19日拂曉,日軍從海城傾巢出動。

……………………………………………………

按照桂太郎的部署(也是常用的部署),大迫尚敏第五旅團在左,從晾甲山以南前出,進擊清軍的正麵,大島久直事第六旅團所部從晾甲山以北前出,進攻清軍的左翼。

桂太郎本人則率師團本部在兩隊中央後方跟進,至八裏河子暫駐,等待消息。

上午11時,大島旅團到達蓋家屯後,未發現清軍,便返回八裏河子報告。

桂太郎起初判斷清軍已經遠走,追也是徒勞無益。看來今日無事,純是一場虛驚,便命令大島收兵。

這時,第五旅團傳令兵策馬趕來報告:“大敵在缸瓦寨,大迫旅團即將對敵軍發動進攻。”[ 《日清戰爭實記》]

於是,日軍全部向缸瓦寨方向壓過來。

……………………………………………………

上午11時50分,大迫旅團部隊逼近下夾河村,便與村內的少量清軍發生了戰鬥。

然後,日軍又發現了在馬圈子和香水泡子,以及於官屯的清軍警戒兵力。

此時雙方相距過遠,日軍離了炮打仗太危險。大迫命令部隊在下夾河村隱蔽,派飛騎向師團長報告敵情,並請求派停留於蓋家屯的炮兵支援。

下午1時15分,炮兵開到下夾河村。大迫命令第十八聯隊第一大隊進攻相距比較近的馬圈子。

由於下夾河村在清軍威脅之下,炮兵不敢展開,步兵直接攻擊,在清軍的堅決抗擊下,日軍難以前進,隊伍陷於混亂。

這一時節,我們多看看日本人是怎麼記載的。

至於為什麼?一向不怎麼謙虛的日軍,難得表現得比較謙虛。

日軍炮兵趕緊轉到下夾河村西北端隱蔽處,一下子架起十八門火炮,猛擊馬圈子,掩護步兵前進。清軍頑強抵抗,“彈丸雨注”,使日軍“將校兵士傷亡頗多”,“鮮血淋漓,染紅了滿地積雪”。[ 《日清戰爭實記》]

由於敵人炮火太猛,清軍死傷亦多,難以抵禦,便向缸瓦寨退去。

在進攻馬圈子的同時,日軍第六聯隊第二大隊攻向於官屯,擊退警戒的小部清軍騎兵,占領了該村。第六聯隊第一大隊也從正麵向缸瓦寨前進。

隨後,日軍炮兵便轉向缸瓦寨猛轟,掩護步兵和騎兵進攻。

銘軍炮隊用四門速射炮回擊,步隊也舉槍猛射。

銘軍利用村莊設立的射擊工事,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日軍在平坦開闊的雪地裏行動,無處遮擋掩蔽,目標也相當明顯。而且,厚厚的積雪也給日軍的行動造成了很大阻礙。日軍多次陷入進退無據、被動挨打的狀態。

但日軍憑借頑強的意誌,在傷亡嚴重、行將不支的時候,日軍指揮官甚至違背了“150米以內才允許衝鋒”的軍事條令,在400米上發起衝鋒,才避免了潰敗。

據日方記載,“我騎兵和炮隊都盡全力攻擊缸瓦寨敵軍,大迫部隊的步兵亦急起猛擊突進。兩軍交戰正酣,彼我炮聲如轟雷,天地為之震撼。敵軍據缸瓦寨和香水泡子的民家牆壁,向我狙擊。我兵沒有可據之地物,隻是在茫茫的原野上縱橫奔馳,加以積雪達兩尺餘,軍隊的動作極不自在。……我軍的確站在苦戰的地位。例如,以一百二十名襲擊香水泡子的一支部隊,僅僅有四十名生還。各隊的死傷可想而知。”[ 《日方記載的中日戰史》,《中日戰爭》]

不久,鑒於日軍炮火太猛,清軍炮兵暫時停止發射,轉移到缸瓦寨村正南,重新布置陣地。但是,銘軍步兵卻打得更猛了。日軍難以前進一步,隻好潛伏在可掩蔽之物的後麵,以等待增援部隊到來。

下午4時,第七聯隊第二大隊和第十九聯隊第二大隊,作為總預備隊,分別從晾甲山和八裏河子開抵下夾河村,以增援大迫部隊。

於是,日軍調整部署,在12門火炮的掩護下,向缸瓦寨清軍陣地發起了總攻。

清軍炮隊轉移陣地後,再次發炮射擊。日軍驚訝而佩服地發現,清軍炮兵“距離測定之精確為從來清軍所未有”。

由於毅軍也投入了戰鬥,清軍士氣更為高漲。總兵宋得勝身先士卒,中彈負傷,士兵仍勇往直前,出乎日軍所料地衝出陣地,離開掩體,從側向向敵發起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