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山東,能實現徹底消滅北洋艦隊,解除敵人武裝,並占領山東,
同時製造一種假象,讓大清判斷日本將依托遼東、山東,進攻直隸,威脅北京。
這樣,才能給大清朝廷施以重壓。
大清已經試圖請洋人出麵調解,發出求和信號。有跡象表明,大清快要支撐不住了。
所以,必須趁日本資源還未耗盡,再調集和增加兵力,發起對大清的最後一擊,以達到迫使大清屈服的目的,同時,還能在索要的價目表上,再增加新的內容,再提高一些價碼。
這是甲午一場“訛詐之戰”的又一計重量級的訛詐手段。
……………………………………………………
日本組建山東作戰軍,發起對山東的進攻,相應的,遼東戰場又有新的變化。
日軍抽調第二軍司令官大山岩和旅順的第十二混成旅團,遼東半島,將隻有第一師團山地元治駐守。
為確保金州旅順,第一師團放棄收縮固守的常規做法,反其道而行之,將重心北移,選擇了更瘋狂的進攻,打擊和削弱清軍宋慶部,擴大自己的地域,增加“安全界”。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瘋狂的日軍似乎從冒險和凶惡的本性上,天然懂得實施這個道理。
而遼東戰場,也將有新的麵目出現。
……………………………………………………
清軍遼陽東路的摩天嶺一線,當麵有鳳凰城、九連城的第五師團。如前邊所講,雙方對峙,誰也無力他顧。
清軍遼陽南路,當麵有海城、析木城的第三師團主力。奉天、遼陽的守軍高度緊張,而日軍卻相對超然,掌握著主動權。
清軍蓋州地區,宋慶所部,北有海城之敵第三師團,南有金州之敵第一旅團,因而麵臨被鉗擊的風險。
總體來說,遼東戰場大部保持著平衡,而遼南在危險的平衡之中卻有向日軍傾斜的趨勢。
所以,現在來看,大清的選擇,不應以反擊海城為中心,相反,應該是首先顧慮宋慶這一支清軍。
扭轉戰場局勢,打破這種平衡,恰恰需要引入外部增援兵力。如果從遼東戰場內尋找的話,最佳的選擇,是出動奉天、遼陽守軍,猛烈反擊海城。
可是,大清從朝廷到盛京將軍,始終將奉天這個大清發家的地方,所謂的第二都城,當成一塊舍不得的“寶地”,投下重兵守衛,不願、也不敢傾全力出去作戰。
背著這個沉重的包袱,嚴重占用了清軍的力量,也使清軍在整個戰場的主動權喪失,靈活作戰的可能性也無從談起。
前線束手束腳,處處都是顧慮。僅有少數的將領,在小的戰場上,發起機動作戰,即使取得一些戰果,也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
山縣有朋這個狂熱分子,下手的地方卻選得很準。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反正是捏準了大清的弱點,也有效地利用了這個力量“倍增器”。要知道,地方跟地方不一樣,選奉天這兒做支點,能撬動一大塊清軍。
於是,大清能抽出來反擊海城的,也是微弱的力量,難以取得效果。
由於戰略指導上的錯誤,大清在這場戰爭中失敗的結果也就不可避免了。
從現在起,我們需要在以上這些大背景下,來討論遼東戰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