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南關嶺是旅順後路山地險要的起始,進旅順後路,必經此處。
選這兒,簡單一點說:不是南關嶺山地重於大連灣,而是旅順重於大連灣。
所以在必要時,必須調大連灣守軍,向旅順後路上布防。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李老帥顧此舍彼的原因,還有不得不取舍的無奈。
關鍵的製約因素,又是兵力不敷。
……………………………………………………
從前邊連順、徐邦道、趙懷業請求增援旅順,遭到李鴻章拒絕和訓斥,已經可以認為,李鴻章就是指望著旅順後路那片山地,來阻止日軍進攻了。
此時,李鴻章已經下定決心,把陸路的重點放在南關嶺,兵力也要向南關嶺集中布防。
除明確趙懷業必要時退守南關嶺外,他還通過盛宣懷致電灣、旅諸將,明確:“貔子窩至金州路皆寬,惟有南關嶺起,土城子止,寬止十裏。中有山嶺,形如蜂腰,西人皆稱可守。若調十營扼山嶺,多安炮位,平路多設地雷,當可緊守。一麵再調兵接應。”
此外,他還多次電催趕辦,緊急在南關嶺建設土炮台,做防守準備。
單純從戰術上來講,據守南關嶺,也不能算是無謀。相反,這還是可行的。
前邊提到“金州地峽”,我們也已經討論過。這片險要之地,所謂“逾南關嶺而西南,則地勢漸張,山海依倚,磴道回旋,乃天然形勝”的地方,形如細腰、正麵狹窄,日軍兵力再多也根本展不開,也就形成不了優勢;迂回無路,隻能一步步推進,沿途需翻山越嶺、采取仰攻,有幾道山嶺山勢還十分陡峭。
後來日俄戰爭,日軍用了半年,還沒通過這片山地,就能說明一點問題。
所以,按李大人的思路,如果清軍依靠山地有利地形,層層設防,將極大消耗日軍力量,改善旅順防禦。不敢說能打敗日軍,但絕對可以拖一拖。要是能擋上個十天半個月,或許,就會迎來轉機。
可是,如果前線將領無能、軍不堪戰,即使有再好的設想,也會成為敗筆。
李鴻章的盤算,就是因為這些豬一樣的隊員,迅速便落空了。
……………………………………………………
在他那幫手下看來,既放棄了大連灣,南關嶺也決不可能屹立無恙。
李老帥無法顧及的一點,恰恰是致命性的問題——
至少,大連灣失守或棄守,將使本來就低迷的士氣更被嚴重“銼低”。
而且,由於趙懷業未能準確理解(或者說就是曲解)李鴻章的命令,既不及時調整部署,向南關嶺轉移兵力,又不能約束部隊、及時應變,致使金州失守、大連灣棄守,這兩環加在一起,直接而迅速地引發南關嶺山地也被棄守的雪崩性惡劣後果。
跟葉誌超一路棄守平壤、安州、定州、義州,原理是一樣的。
李老帥估計不足的,恰恰也成了致命性的問題——
雖然說,反正日軍已經登陸,眼前的威脅也在陸上、還有更北邊,舍棄一個大連灣,又能怎樣?一時之間,敵人也不可能再從那裏上陸了,而借以運輸物資,恐怕還需要很多工作。
但這,也隻是一廂情願的估計而已。
後邊的事,也完全出乎了李大人的所料。
……………………………………………………
當然,李鴻章也使出了他領兵幾十年,屢試不爽的那一招,激勵大家道:“如能守住南關嶺,不使(敵人)越過,統領、營官當邀破格恩爵,弁兵重賞銀兩,決不食言。”
因為這次他還有料,所以還威嚴地告誡諸將說:“衛達三(汝貴)已拿問。其勢不能不拚,然舍南關嶺不守,過此恐不能守。”
李老帥就是這樣,不止一人批評他平時不象曾國藩那樣注重教育,培養士兵的什麼觀念,也不象曾國藩那樣,對部隊管得很緊。看來他確實對曾老師的做法根本不以為然,總是以為,沒必要有事沒事那麼約束官兵,隻要給官做、給銀子,大家自然都會拚上命去。再加上拿衛汝貴事例嚇唬嚇唬,看誰敢不出力?
他沒搞清楚,對內鎮壓農民起義,這一套好使,但麵對外敵,特別是日軍這樣很凶惡,也很專業的敵人,更特別是這邊還大多是新招募的兵,初上戰場,要是沒有了信心,不管靠官位和銀子鼓舞,還是靠“嚴肅處理”來恐嚇,都是無效的。
應急避險,本來就是人的本能反應,不是訓練有素的部隊,絕難以冷靜應對危險局麵。從軍隊群體心理上來講,更是容易出現“越打勝仗越勇猛,越打敗仗越膽小”的累加效應。如果關鍵時候,“保命要緊”成了第一選擇,那不敢打的,想跑的,還是會毫不遲疑轉身就跑。處理不處理,先躲過這一“劫”再說。
中日戰爭打到這個程度,他還是沒有被“打醒”。
……………………………………………………
“雪崩”就這樣開始了。
回顧實戰,我忽然覺得,從金州失守開始,大連灣就已經失去作用。
仔細看大連灣炮台與金州的位置關係,你會發現:金州以南,才是大連灣左側和尚島三處炮台的真正後路!而那地方,偏偏地勢較平,幾無險可守。也就是說,舍了金州,和尚島便後路洞開。
其實,從金州危急,大連灣炮台守軍已經感受到了壓力。雖然守灣是他們的任務,但趙懷業卻不能不顧慮金州的局勢。
而在日軍攻城之時,趙懷業終於也坐不住了,一咬牙,帶領和尚島炮台守軍趕來增援。他一定是醒悟了,後悔沒聽徐邦道的話。
但是,一切已經太遲了。
眼瞅著城門失守,日軍蜂湧而進,已經於事無補。他也根本沒那個膽子衝上去搏殺,隻好撤退。
退,回原地也不行了。金州一失,和尚島馬上也將被截斷,半島就會成孤島!
隻好丟棄,向南溜走了。
當夜,趙懷業率和尚島守軍兩營,移駐老龍島。
這裏,才堪堪與南關嶺東西對峙。
……………………………………………………
7日,日軍向大連灣進攻。
事先,日軍製定了周密的計劃。
打金州時,本來日軍已經攻入城中,徐家山炮台方向仍不知金州失守,還向金州東南日軍集結地發炮轟擊了好一陣子。這一手,也讓日軍十分驚懼。
包括派出偵察,對徐家山炮台進行周密偵察,發現炮台有土圍子,還有200左右的清軍活動,大炮也非常嚇人,不能不認真重視。
日軍不得不小心,對攻打大連灣作了充分的準備。
包括一去便回不來的準備。
“各級軍官兵士決心死戰,有的把行李托付給戰友作為遺物,有的把卷煙分得一支不剩,也不帶午飯和幹糧,悲壯凜然無一想生還者。”[ 龜井茲明 《甲午戰爭親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