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就差一點點(1 / 2)

戰鬥打成亂戰,這是北洋艦隊艦長們期待中的情況。這是艦長們任意揮灑的時候,同時,也是考驗一支艦隊的素養和戰力的時候。

但是,一個致命的失誤出現了。

北洋艦隊似乎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赤城”這艘炮艦上,而忽視了敵人的主隊和主力艦!

僅僅是指揮不足,缺乏訓練,而導致盲目地攻擊,正如很多書上指責的那樣?

情況恐怕不是這麼簡單。

從個頭到斤兩,“赤城”都不應該有這樣的吸引力,引來北洋四艦圍攻,同時定遠還從旁發炮助陣。

據陳悅先生等人考證,有一個可能:開戰前,北洋艦隊同樣得到了一個情報,說日軍可能在清軍之後登陸。當然,這個情報並不確切,北洋得到的各方麵的信息比較雜亂,無從判斷和印證。但“赤城”護衛著樺山軍令部長的豪華座艦“西京丸”號,這個與海戰不搭調的小隊,吸引了丁汝昌和北洋管帶們的目光,肯定也讓他們一下子聯想到了那個“日軍登陸”。

我在李鴻章關於海戰的報告中,發現有一句“內有一船,係裝馬步兵千餘,將由大孤山登岸,襲我陸軍後路,竟令全軍俱覆。”[ 《大東溝戰狀折(九月初七日)》,《李文忠公全集》]基本佐證了北洋海軍確實持這樣的判斷。

之所以下大力攻擊這個小編隊,一定是把他們當成了登陸士兵的運輸艦。

不擊沉他們,一旦讓他們奪路靠岸登陸,對大清登陸中的陸軍將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全軍俱覆”也毫不誇張。

在這種被“誤解”下,“赤城”又因為沒有樺山的“西京丸”跑得快,結果就成了“吸鐵石”。

…………………………………………

這段時間內,聯合艦隊正忙著調整,陷入了混亂之中。

問題出在旗號上麵。

樺山海軍部長的船上打出“比叡、赤城危險”的信號,當然是提醒艦隊,能救就救一把吧。

接下來,本隊旗艦打出了“第一遊擊隊回航”的旗號。

至今弄不清伊東這個旗號,到底是什麼意思,想要幹啥。

伊東祐亨中將原先的計劃是:因第一遊擊隊速度快,盡量與本隊拉開距離,“繞到敵人背後,然後盡量進逼,和本隊一起形成夾擊,一舉解決戰鬥”。[ 《甲午戰爭史》引《伊東祐亨關於黃海海戰演說》]

但坪井見到先後發出的兩組旗號,理解成了命令自己回去救援“比叡”和“赤城”。本來正要按原計劃右轉,結果坪井又帶領第一遊擊隊向左180度大回轉,掉頭全速回航,回到了北洋艦隊前頭。然後左轉,從己方的本隊還靠外側,就要橫著經過北洋艦隊陣前。

伊東明白出了岔子。名將的基本功就是因勢利導,在大亂中,他突然靈光一閃,將錯就錯,幹脆命令本隊右轉,自北洋右翼包抄,去完成原定的第一遊擊隊的任務。

這仍然是要形成對北洋艦隊的夾擊態熱,隻是兩隊任務相互交換了。

…………………………………………

日艦本隊正在右轉之時,北洋艦隊停泊在大東溝港口的“平遠”、“廣丙”兩艦前來參加戰鬥,港內的“福龍”、“左一”兩艘魚雷艇也趕到作戰海域。

“平遠”這個小編隊從東北方向駛來,恰好處於日艦本隊左側。逼近到二千八百米距離時,“平遠”盯住了“鬆島”。

日軍未料到“平遠”艦竟相當勇敢,一馬當先直衝到與“鬆島”相距二千二百米的地方,突然發射二十六公分口徑炮彈,擊中了鬆島的中央水雷室,左舷魚雷發射手全部斃命。“鬆島”連忙發炮還擊,也命中了“平遠”的前炮座,炸毀了主炮,下瀨火藥引起的大火,立刻熊熊燃燒起來。

真窩心啊,艦老個小,就是不行,交手一個回合,“平遠”就要先撲滅烈火。

管帶李和下令轉舵,暫時退出戰圈,在“廣丙”護衛下,駛向大鹿島方向暫避。

即便是這樣的情況,“平遠”的小型速射炮也沒有停止戰鬥,直到借著濃煙退出戰圈之外。

路上遇見“西京丸”,“平遠”和“廣丙”還發起了一陣攻擊。

…………………………………………

在這之前,假軍艦“西京丸”打出“比叡、危險”信號,自己卻陷入了危險之中。

本來“西京丸”在本隊左側,距北洋艦隊較遠,相對超然地觀察戰場,還插手一下指揮。本隊被截斷,“西京丸”就沒人擋著了。正用力隨本隊前進,打算也向右轉彎時,右舷一下暴露在北洋艦隊的前方。

誰讓它個大體胖,這“西京丸”怎麼看也是一艘武裝運兵船。很可能由於這個原因,“西京丸”被盯上了。北洋海軍可不知道這上麵還坐著個日本海軍的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