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日軍大舉增兵(2 / 2)

當然,我們現在,包括將來也不要看到類似事情,就相信什麼“殖民不是壞事,能促進發展”這樣的賣國的無恥言論。

別忘了,錢是需要朝鮮出的。賣兒賣女賣老婆,砸鍋賣鐵也要出……不夠?先向日本借,高利貸,或者把XX年的所有權、使用權做抵押,“當”給日本。

至於建成以後有什麼用,誰都能看出來。日本人最著急的是將來用這條鐵路運兵直達鴨綠江,好對抗大清和俄國,方便爭奪和控製中國的滿洲。

你以為日本人的思想那麼純潔嗎?

朝鮮的境地,跟歐洲列強滿世界建立的殖民地沒有實質性區別,而且是“升級版”的。

指望借日本幫助脫離大清的朝鮮“獨立派”們估計能夠想到,卻無力擺脫這個“飲鴆止渴”的結果。

很快,日本人連這個“獨立”的名分,都舍不得給朝鮮了。

………………………………

支持戰爭擴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融資”到位了。

打仗是要花錢的,而且是特別燒錢的生意。國庫不足,但為了避免淪為外國的附庸和國際銀行“大鱷”的奴隸,天皇明確,決不向列強借款。

那就隻能麵向不足4000萬的日本國民發行公債,籌措戰爭資金。

“籌款機器”開動起來之後,竟取得了遠超出預期的效果,計劃籌集5000萬,實際籌集7694萬日元。

好象不多啊,一人才1.921日元。

別忘了,這可不是今日買雙“靴下”(襪子)都是“千円でし”(千日元)的情況。

那時候日元是叮當響的銀洋,“值錢”!按當時1兩白銀折合1.5日元,日本人籌集到了5000多萬兩白銀。一人1.25兩銀子。

還沒有什麼感覺?有資料:大清一戶普通農戶,10口人家,年收入5兩銀子。比大清農戶還不富裕的日本,該是什麼情況!

日本士兵踏上中國東北,看到中國鄉村稍好點的青磚瓦房,都被驚呆了:這麼富裕啊!

這就是當時的情況。

如果我再告訴你日本皇家一年國庫收入3000多萬兩(超不過3500萬兩),你有什麼感覺?5000萬兩,至少是國庫收入的1.5倍!

那些政府扶持的企業,既有錢投資國債,又能從戰爭中攬到活幹,大掙一筆,戰後還能從國債中得到豐厚回報。一場戰爭,就是一場巨大的經濟活動啊。

節節勝利,也給日本人民強烈的希望,日本人民也逐漸發現其中的好處,而熱情參與。

國家興亡,“女支者”也有責,娼妓也走上街頭宣傳,參加了捐獻活動。

政府終於籌集到了用於戰爭的資金。

………………………………

做好種種準備後,日軍大本營於9月12日由東京遷往廣島。

明治天皇9月15日也駐蹕廣島,以顯示靠前指揮,親自督戰。

這一日,日軍對平壤發動總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