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牙山成歡戰鬥(1 / 3)

牙山清軍已經等不來後麵的援兵了。

僅憑聽到海上傳來的炮聲,也能預感到戰爭——開始了。

早幾日派援兵之時,李鴻章還關心通信聯絡問題,電囑葉誌超:“如電報中阻,應由釜、漢日電借發,不知順手否?”

要打起仗來了,竟準備借日本人的電報線路搞通信聯絡,能順手嗎?

現在,別說漢城已經去不了了,即使能去,漢城與天津的通信電線已經被割斷。

朝鮮駐軍已成隔絕的孤島。

李鴻章怕葉誌超沉不住氣,還專門叮囑“北兵尚早,貴部不可距漢過近。俟北南能通氣會合時,再行前進。望相機穩慎籌辦,勿性急。”

可是,日本人比葉誌超性急,也不會給葉誌超時間。

牙山的清軍,既沒有成為內應,“中央開花”,也沒有形成夾擊之勢。倒成了一個吸引援軍的“誘餌”,舍棄不了,隻能增援。

增援不繼,守軍已先陷入危機。

因為日軍抓住了戰機,搶先發動了攻擊。

——*——*——*——*——*——

幾乎就在日海軍在豐島海域對大清發動襲擊的同時,日軍少將大島義昌戰刀一揮,指揮陸軍混成旅團4000人向駐守牙山的清軍進犯。

我們得肯定日軍做出了一個正確選擇。牙山清軍孤軍深入,後援不繼,還是趁早清除為好。等這一撥變大了,那還真是個麻煩。

即使還有增援,也能趁著大清軍隊還未完成部署,來一撥打一撥。

現代軍事上有個名詞,叫“易受攻擊之窗”,就是指部隊調整部署期間,是比較脆弱的時候,此時攻不足,守亦無力。雖然古今叫法不一,但道理卻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日本人可不等什麼宣戰。隻要兵馬湊齊夠用,馬上就開打。

牙山清軍首當其衝。日軍搶在了前邊,在南路發動進攻,以消除自己的後顧之憂,把戰場的主動權抓在手裏。

相比來講,大清朝、李鴻章,真的太善良了。

平壤清軍尚未到位,大清設計中的兩麵夾擊構思還沒有形成“模樣”,自己就被攻擊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牙山一戰,對日軍有積極意義。而對清軍,就看戰果如何。

隻有憑險據守,大量消耗日軍,或者拖到北路清軍到位,還要保證自己有充足的戰力,堅持到“夾擊”計劃的實施。

除此之外,牙山將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

牙山的位置,基本在漢城和全州中間。當初就是實心實意為了幫助鎮壓東學黨農民軍,才選了這麼個地方,人也真夠老實的。為了避免與日軍發生衝突,一直也沒“挪窩”。雖然這地方靠近牙山灣,初期也方便海上行動,但此時海上通道被隔斷,情況大變,就沒什麼可依憑的了。

總之,有利的條件全沒了,剩下的,全是不利之處。

直隸提督葉誌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到此時才感覺牙山縣城無險可守,開始移動。選擇了牙山東部不遠的成歡和公州,移師防守。

成歡(又叫成歡驛),位於牙山東北20公裏處,北距漢城70公裏,有兩條驛道縱橫而過,是漢城到全州的必經之地。東有月峰山,西有銀杏亭、牛歇裏高地,四周丘陵環繞,安城川河兩岸沼澤密布,地勢複雜,易守難攻。

兩位將軍的陣地選擇上,還是非常有眼光的。

清軍麵向漢城方向,由北向南,成兩線配置,聶士成率部防守成歡,作為前沿和一線陣地。葉誌超率1000餘人退守公州,作為後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