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豐島海戰不宣而戰(2 / 3)

但地點卻不太恰當。這裏海麵不夠寬闊,回旋餘地太小,周圍密布小島,利於吃水較淺的軍艦。加上,濟遠艦的大口徑火炮射程上也占優勢,如果方伯謙搶先發炮,日軍可就吃虧了。

當時,坪井見日艦所占位置不太有利,難以發揮數量上的優勢(包括艦數,火炮數),便命日艦轉舵向東行駛。

這一招,同時意在迷惑清軍,讓他們稍微放鬆一下,免得先開火。

等清軍艦艇駛到開闊海麵,坪井指揮第一遊擊隊調頭追上,一下子搶占了有利攻擊陣位。

…………………………………………

此時方伯謙應該為剛才的決策後悔。

如果退向牙山灣內,守住灣口,或可改變命運。

坪井就是擔心清軍退後,如果退進牙山灣,日本艦隊展不開,隻能一對一,數量上的優勢便化為烏有。

如果岸上的清軍再來幫忙,架起大炮,日艦不但占不到便宜,還可能惹一身麻煩。

況且,日艦噸位較大,吃水深,也不敢貿然闖入。

可惜,方伯謙太急著回家了。

…………………………………………

7時52分,當雙方相距3000米時,日本第一遊擊隊司令坪井航三下令“向‘濟遠’號猛射”。刹那間,“吉野”號、“秋津洲”號、“浪速”號立刻噴出濃煙烈火,炮彈呼嘯著飛向中國軍艦。

朝鮮的“授權”還未取得,先打再說,事後補辦。隻要是今天能拿到,日本人一樣能理直氣壯地拿出來給世人看。

遭受攻擊之後,中國官兵立刻開炮還擊,與日艦展開激戰。

硝煙蔽海,炮聲震天,從這一刻起,甲午戰爭由此爆發。

…………………………………………

“濟遠”號是重2320噸的穹麵鋼甲快船,為德國弗爾幹造船廠建造,裝有威力較大的炮塔,為清軍主力戰艦。

所以海戰一開始,坪井航三就指揮日艦利用其速度快、速射炮多的優勢,集中轟擊“濟遠”號。

被圍攻的“濟遠”號官兵勇敢開炮還擊,首先瞄準了第一遊擊隊的旗艦“吉野”號,集中火力射擊。

老成持重的大副沈壽昌雙手穩穩操舵,指揮士兵猛攻敵艦。

但開始不久,一發炮彈擊中“濟遠”號瞭望台,大副沈壽昌壯烈犧牲。

二副柯建章立即接替指揮戰鬥,不一會兒又不幸中炮犧牲。

福建船政學堂的實習生黃建勳主動接替指揮,開動戰艦向“吉野”號奮勇衝擊,一炮命中“吉野”。“吉野”號慌忙掉轉船頭,向一旁逃避。

就在“濟遠”在日艦圍攻下,左衝右突,形勢危急的時刻,煤煙、硝煙中,衝出了“廣乙”艦,林國祥。

…………………………………………

林國詳,原籍廣東新會,南洋華僑,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其家最值得稱道的,是六兄弟一同回國,投身大清海軍,均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這次南洋水師所屬幾艘艦船趕到北洋參加海軍校閱式之後,中日戰爭一觸即發,帶隊的餘雄飛主動要求留下參戰,林國祥等便與北洋海軍一起,加入了戰鬥。

“廣乙”是福建船廠製造的一艘鋼骨,外麵包層鐵殼的艦船,實質是魚雷艇,炮戰本來也不是它的強項。

對這麼一艘小鐵船,一開始日艦還沒怎麼看得上它。

本來認為,隻要製服“濟遠”,“廣乙”定能輕鬆拿下。

日軍輕視了“廣乙”,更輕視了林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