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海軍軍費挪用疑案(2 / 3)

再說了,慈禧就要歸政於皇上。能讓這個老太太早一點離開,那是好事。而且要是能讓她脫離凡間盡情玩樂,踏踏實實頤養天年,忘記了過問朝政,那就是好事成雙,最好的好事了。作為父親,奕譞有此私心,也是正常情況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那奕譞在修園子的這件事上,能不盡心竭力嗎?

事實證明,慈禧真是選對了人才,奕譞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四處籌集經費,推進工程建設,“攻堅克難”到園子修成的第二年,便耗盡心血、燈枯油幹、撒手歸西,真可謂是“鞠躬盡瘁”了。

圍繞奕譞身份分析二:

奕譞(十一年起)掌控海軍衙門。正巧,是慈禧定下“三海工程”項目不久。然後,本來應該由內務府和工部共同負責的工程交給他負責,從這一刻起,海軍衙門就成了慈禧的新內務府,兼工程建設指揮部。

那麼,海軍大臣在關注海軍建設的同時,將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兼顧造園子——如果園子較小,或者奕譞親王精力超常旺盛的話。

而且,工程建設指揮部就在海軍衙門,一些款項,就方便通過海軍衙門轉用,以掩天下的耳目,不致於被人指指點點了。

但是,這怎麼能洗清挪用的嫌疑?

——*——*——*——*——*——*——

我通過各種方法查閱有關資料,學習各家研究成果,想弄清個究竟。

各種關於海軍衙門經費的記載中,幾乎到處都是借用、墊付、撥銀,還有借撥,借款,還款……小則三萬五萬兩,多則幾十萬兩,全是幾大工程的用度。相對於千萬兩的建設費來講,弄出這一堆雞零狗碎的賬目,可以看出大清朝國庫空虛、捉襟見肘,隻好東拆西借,甚至拆東牆補西牆,湊銀子以救急的窘況。恰如一個行將破產的公司,最後靠七拚八湊的錢來對付到期的巨大欠賬,以苟延殘喘!

海軍衙門幾百萬兩的經費和幾百萬兩的存銀,戶部盯著,海軍衙門的領導奕譞也正好有這個便利條件,反正先完成自己的任務再說。於是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借撥、墊付……

奕譞還授意李鴻章以“海軍衙門籌款以備急需”的名義,分別向兩江、兩廣、湖廣、四川、江蘇等地督撫勒捐,說弄點特殊經費。沒想到各地督撫一使勁,竟劃拉來260萬兩,存著能得利息40萬兩。說的好聽是存到大英銀行,260萬兩本金用作購艦之用,利息用作工程。但說好的購艦本金呢?

同時海軍衙門收到各省的海防捐銀157.8萬兩,如果說海軍衙門的經費不僅僅是海防經費,但這些錢可都是專項經費了。這些錢都去哪兒了呢?

還有一些是通過海軍衙門轉的款項。

包括向外洋借款,以用於工程建設,也走海軍衙門。象“每年內務府經費銀內撥十萬兩歸工程處應用”於三海工程,正好福建海關每年需解內務府銀10萬兩,因此戶部指定福建海關直接解往工程處。但按懿旨“自光緒十二年起至二十一年止”,怎麼能能滿足三海工程進度的需要?時間等不起啊。於是奕譞與李鴻章協商,李鴻章辦洋務、搞外交,接觸外商多,由他出麵走關係,先向德商籌借大筆款項以應急需,以後再用福建海關的解銀逐年償還。德商借款共折銀約“一百零一萬四千三百餘兩”,這筆借款先解往海軍衙門,再由海軍衙門陸續轉解工程處應用。

看來,通過正當的渠道“走賬”,報銷建豪華設施、樓堂館所費用,是深遠傳統、古已有之,而不是後來的人們才想出來的。

——*——*——*——*——*——*——

如果你覺得這還不夠神奇,不夠荒唐,那就錯了。

太後果真玩出了花樣,在頤和園興建水師學堂。

請看兩條清史紀錄:“十三年(1887年),北京設水師學堂於昆明湖”;“十五年(1889年)三月戊辰,上奉皇太後幸頤和園,閱水陸操。”對照頤和園十四年(1888年)下旨修建,至十七年(1891年)基本完工,有什麼內在關係嗎?

有,昆明湖就在頤和園裏。

當然,這是常識。

我是說,先修昆明湖建水師學堂,實際上是開始頤和園工程。

這些,都是海軍大臣奕譞的主意。

說起頤和園中的昆明湖,那是當年乾隆皇帝為母親祝壽,以興修水利和操練水師之名,牽強附會地扯上漢武帝挖昆明池以操練水軍的典故,將京城西北的甕山泊擴改為“昆明湖”,也曾調健銳營、外火器營在昆明湖進行過水上操練。本是一個觀賞、娛樂項目,卻被奕譞再次巧妙運用,使出“暗渡陳倉”之計,明練水軍,暗修花園。

奕譞上了一道《奏請複昆明湖水操舊製折》,提出:“查健銳營、外火器營本有昆明湖水操之例,後經裁撤。相應請旨仍複舊製,改隸神機營,海軍衙門會同經理。”慈禧當日即下懿旨——“依議”。

辦吧——配合得夠默契的。

為統一領導海軍而成立海軍衙門,辦的第一個大事就是籌劃成立昆明湖水師學堂,並恢複起在昆明湖“水操”“練兵”的舊製來了。

為請皇上和皇太後“幸臨”檢閱昆明湖“水操”,到一線進行指導,奕環另上一份奏折,稱“因見沿湖一帶殿宇亭台半就頹圯,若不稍加修葺,誠恐恭備閱操時難昭敬謹”,因此“擬將萬壽山及廣潤靈雨祠舊有殿宇台榭並沿湖各橋座、牌樓酌加保護修補,以供臨幸”。

好了,終於看明白了吧,殿宇亭台,那不是用來遊玩的,是太後視察指導海軍建設的。

修園就在恢複水操舊製和籌建昆明湖水師學堂這種冠冕堂皇的名義之下正式開始。

1887年1月,昆明湖水師學堂舉行開學典禮,同日,排雲殿舉行上梁典禮。

1888年,水師學堂的內、外學堂先後竣工。同年,朝廷下詔明確,改清漪園為頤和園,建設的名義還是準備太後臨幸。

1889年,朝廷命令李鴻章將部分北洋水師官兵和水師學堂新畢業的學員共計三千多人調來昆明湖,將昆明湖當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輪作“戰艦”,進行了“演練”。

史記:光緒十五年,三月戊辰,上奉皇太後幸頤和園,閱水陸操。

彩旗飄飄,人山人海。

慈禧高坐於南麵的湖島嵐翠間“閱兵台”上,進行檢閱,檢驗了水師建設成果,體現了對海軍的關心和作為全國軍隊最高統帥的絕對權威。

活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此後,頤和園水師學堂又先後進行完善,並安裝電燈機器等現代化設備,還是李鴻章親自操辦,直接向德國購買。李鴻章還特意報告太後:全是“德廠訂購,格外精工,是西洋最新之式,前此中國所未有”,“鴻章逐加披視,實屬美備異常”,“機括巧密,料件繁多”,“惟此係新式,與尋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