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牛頭上的瓦缸土地爺的腳力(4)(1 / 2)

婆婆從解死疙瘩的那天開始算,孩子差幾天就九個月了,婆婆說,七成八不成,以後操點兒心,咱再從。

從頭再來的那一個到了七個月,不想八不成七也沒有成。

改轉咬著鎖住的肩膀頭子說,滿山的荊條兒哪根兒不壯!哪粒種籽不是在石頭縫兒上長!籽兒種的要深,苗兒長得就壯,咱要再有,起個名兒就叫荊條兒——那東西命大好活,又不值錢,閻王爺不要。

後來改轉就生了荊條兒,有了前邊的經驗,老二就叫蒿子,老三就叫圪針菶④。

盡管荊條兒、蒿子、圪針菶,都比跟自己對應的那些植物長得還快、還壯,別人喊久了,婆婆總嫌那些名字不好聽。改轉說,剛生出來的老鼠也叫老鼠,叫老不一定老!都當了祖宗的小蟲兒(麻雀)還叫小蟲兒,叫小也不一定小!咱孩子們一個個要都腰粗膀寬胳膊壯,那比啥不強!——也是哎,眼下咱家裏頭就缺吃,再生就起個能吃的名兒,還得盼盼肚飽不是?——也不能叫啥好東西兒,說不定閻王爺比咱還吃嘴!

改轉向來說什麼就是什麼,後來,老四、老五就叫了糠窩、菜團。懷著老六的時候她說,生活都比原先好些了,稍好些的東西咱也吃上點兒,老六就叫玉蜀麵吧。

其實,改轉懷著蒿子的時候荊條兒就有了大名,因為當時解放軍尤其受愛戴,取個名字就叫擁軍,生了蒿子以後,還是感覺解放軍好,老二就叫了愛軍,有了老三和老四後,順著上邊兩個叫,就是建軍和勝軍了。有了前邊四個兒子,改轉就急急地盼有個閨女,不想又生了菜團,為了那個到此為止的寓意,老五就叫了誌軍。

生了老六玉蜀麵以後,改轉說,這可成了千軍萬馬了,以後再也不能生了,老六就叫萬軍吧。——可惜的是,大坡地的人沒有幾個知道從老大到老六的大名是什麼,和不知道屁三叫高明遠、蓋狗剩叫蓋永福一樣。

白鎖住六個兒子齊排排地長,那麼多的革命事業接班人令他膽壯氣也壯,尤其是當了隊長以後,看到王炳中父子,動不動就想瞪眼,恨不得把他爺兒倆像收拾改轉一樣給收拾一頓。

王炳中嘴一張,白鎖住就把眼一瞪:“咋?你當還是舊社會?俺要動手兒那是改造地主富農,你要齜齜牙兒,那就叫報複革命幹部兒!這細麻繩兒一綁,哼!”

王炳中一提細麻繩兒渾身就哆嗦——他的靈魂都幾乎被麻繩勒得改變了形狀。至今他才明白父親在世的時候,為什麼不願意叫白鎖住到燒鍋酒坊去,可惜,“碗米養個恩人,石米養個仇人”的那句警告,就像一隻慢撚子大炮,近二十年後才在他的身邊炸響。

王炳中下定決心,他要給兒子會來找一條出路,死也不能再在生產隊裏呆下去了。

他早早地買了五丈布票,換了百餘斤糧票,帶了些黃豆、綠豆、幹蘿卜條兒、幹蔓菁條兒,碾了半袋小米又找了半袋柿餅、栗子、核桃,結結實實地打了一個四方背包,先到石碾街買了一張觀音送子的中堂畫送到了林先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