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14. 76萬元欠款單(1 / 1)

詩中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而2008年的清明的雨水,從早晨起始淅淅瀝瀝,到了下午便越來越綿密,再後來便完全沒了江南春雨如絲綢般的細柔,變得像北方漢子似的魯莽,“嘩啦啦”往下潑灑……

在這場越來越猛的清明雨中,鎮江大西路三巷廣場一輛桑塔納轎車邊站著一位女士,手中握著一把雨傘。奇怪的是她卻沒有撐開雨傘遮擋風雨,而是一任雨水吹打,頭發梢往下不停滴水,身上衣服濕透了居然感覺不到。她豈止是“欲斷魂”,呆若木雞的神情,給人感覺“魂魄”似被什麼怪獸叼走了。

她是鎮江高資鎮水泥預製板廠廠長,今天開著桑車,帶著一輛貨車給客戶送貨。貨送完了,貨車也已回廠了,她到廣埸這邊辦點事,車停在廣場停車場,等事辦完回來,發現車門沒鎖,裏麵一隻拎包沒了。她清清楚楚記得,離開時車門是鎖上的,現在怎麼被打開了?最讓她承受不了心理打擊的是存放了重要文件資料的拎包沒有了。她腦門頓時嗡的一下,意識到這隻包肯定被小偷拎了。包裏的18000元現金丟失了,對於她這個廠長來說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包內有76萬元客戶未付款的欠條、合同,這些欠條、合同是要求客戶還款的法律憑證。沒有了這些欠條、合同,客戶憑什麼給她支付貨款呢?

而對小偷來說,18000元現金無疑是最大的收獲;而76萬的貨款欠條卻如同一堆廢紙,是兌換不來貨幣的。

她在雨中苦苦守候,雖然她明知被竊的拎包再回到她手中的可能十分渺茫,但她還是存有一線“渺茫”的期待,在雨中不想離開……

讓我們把場景切換一下——

清明節下午,胡雪林和他的徒弟開著麵包車來到大市口3路公交車終點站旁。傍晚時,胡雪林看到公交車上有兩個啞巴男相互間打手語。其中一人手掌相疊,胡雪林知道那是厚厚一疊的意思。據此,胡雪林判斷,那意味著他們偷的東西已經到手了。隻見他們兩人下車後,攔了一部出租車,往東門方向跑。胡雪林的麵包車也一路跟過去。出租車在京口區政府後麵一個網吧門口停下。那兩人下車進了網吧。徒弟要下車動手抓他們,胡雪林拉住他胳膊,“等等,看看他們還有沒有同夥”?過了約5分鍾,兩個啞巴變成三個啞巴,從網吧出來,又一起拐進了網吧邊一個小麵館。胡雪林說:“再等5分鍾我們過去,等他們分贓時再抓!”等了一支煙工夫,胡和徒弟衝進去,果然三個啞巴正在分錢,每人麵前放了6000塊錢。一共18000元錢。啞巴承認錢是剛剛偷來的。有個啞巴打手語問:“把錢全給你們,能不能把我們放了?”胡雪林告訴他們,“要想從輕處理,你們得交代錢從哪裏偷來的?”啞巴用手比劃:“行,我帶你們去!”於是啞巴們上了麵包車,在其中一人指引下,車子開到了大西路三巷廣場一輛桑車邊。在綿密春雨中呆立的女老板沒想到,丟失的18000塊錢居然奇跡般有人給送回了。更重要的是在啞偷的引導下,她跟著一起到廣電局大廈的工地上,找到了她被啞偷甩丟的拎包,裏麵76萬欠款收條和合同一份不少。她激動得千恩萬謝,幾乎就要向胡雪林下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