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船隻中,最有威尼斯特色的應當就算貢多拉了。陳雨雖然沒有坐過,可是卻很清楚,要知道“貢多拉”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製作嚴格而又講究,每艘長11米,寬近1米半,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七遍始成。這種小遊船兩頭尖尖而翹起如月牙,船頭飾有馬頭形的雕刻,船艙鋪著鮮豔的地毯,每船可載4-5名遊客,在狹窄的水巷內穿梭自如,輕巧可愛,構成水城獨特的景觀。而威尼斯城的條條水道中,這種貢多拉有將近一萬條,可以說,貢多拉也是這座水上之城的另一個迷人的魅力所在。
“好啊,謝謝你了,科爾。”陳雨笑著回答。
“沒什麼,祝你們在威尼斯玩得愉快。”科爾說。
出了酒店,科爾一指停在不遠處水邊的一艘貢多拉說:“陳先生,請上船吧。”
在威尼斯,乘坐貢多拉雖然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可是代價也是相對昂貴的。一個小時收費大概在80美元左右。不過,價錢雖然貴了一些,可是一上小船,那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卻讓人覺得這筆投資實在是值得。
淘氣的伊麗娜坐在船頭,迎著拂麵而來的微風。威尼斯河道縱橫,藍色的天,藍色的海,一座宮殿式的城市端坐在海上。河道兩邊的屋子氣勢不凡,雖然有些感覺已經陳舊,不過卻別有一番古典的味道。小石橋不時迎麵飛來,古時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浮現出來。沒過多久,小舟駛進寬闊的大運河,景觀頓變。
駕駛貢多拉的船家是一個叫諾頓的四十多歲的意大利人,被陽光曬成褐色的皮膚,一臉的大胡子,看起來一副久經風霜的模樣,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
一上船,諾頓對陳雨兩人十分的熱情,特別是陳雨,因為看到的中國人實在是很少,所以一邊不時地向兩人介紹起兩岸的風景名勝一邊還詢問著陳雨關於中國的話題。雖然是船家,不過諾頓的知識麵卻很寬,說話也很幽默,陳雨和他聊得倒也十分的愉快。
自從上了貢多拉,陳雨心中不由得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威尼斯是什麼?
隨著貢多拉的不斷前行,陳雨漸漸對威尼斯的認識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威尼斯不僅是水城,隨著貢多拉向前滑行,一千五百年的繁華興衰史從水裏飄來。威尼斯水城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當年把城市建在海上是為躲避亞洲遊牧民族的入侵,沿海居民逃往海邊的小島和沼澤地,是為威尼斯的發端。威尼斯建在120個島上,全市靠400座石橋溝通,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數字。要知道當年威尼斯在中世紀是海上強霸,是貿易大國,積累了大量財富,既是西方開向東方的門戶,也是東方通往西方的橋頭堡。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水”字,一部一千五百年的興衰史從水裏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