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巍巍紅場(2 / 2)

“這些都是當地居民或者遊客為了紀念那些戰死的軍人們獻的鮮花,雖然現在俄羅斯人生活都不是很富裕,但每天還是有很多人自發地來這裏把鮮花獻給那些烈士們。”吳勇的話給了陳風幾個人更加強烈的震撼。

看到這個情形,陳雨小聲地和吳勇交代了幾句什麼,吳勇和曹建急忙向著不遠處的商場快步走了過去。陳風幾個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奇怪地看著陳雨。

過了一會,兩人捧著十幾束鮮花趕了回來,陳風等人這才明白陳雨剛才的舉動。

大家把鮮花放到了墓碑下,此舉引來了周圍不少俄羅斯人的感激的目光。

“等一下張哲,等他把相機拿來,咱們在這裏合個影。”一直沒有說話的陳風突然說了一句。

明白陳風心中的感受,“好啊,等他一會。”陳雨說。

等了十幾分鍾,張哲拿著相機匆匆地從遠處跑來了,因為走得很急,臉上已經見了汗。

上好膠卷,隨著快門的按動,無名烈士墓很快就“謀殺”了張哲手中相機的很多膠卷。

“下麵咱們去列寧墓看看吧,如果再晚點的話就關門了,隻能以後來了。”看了看手表,吳勇小聲地提醒了一下身邊的陳雨。

“好吧,去看看列寧墓,看看偉人。”陳雨點點頭。

深紅色大理石建成的列寧墓位於紅場中央的紅牆下,來到列寧墓的時候,因為時間已經有些晚了,所以排在門口的隊伍並不是很長。

陳雨一行人排了幾分鍾的隊伍,然後進入了列寧墓。因為安檢極為森嚴,挎包、手袋、相機都不允許帶進去,所以張哲和曹建拿著大家的東西等在外麵。

默默進入這座四四方方沉入地下的陵墓,一種壓抑感油然而生。

“大雨,我怎麼覺得心裏憋得慌?”張小南小聲問。

陳雨淡淡笑了一下:“這是墓地,建築者營造的就是這種感覺。”

聽了陳雨的話,張小南不再說什麼了,緊緊地跟在後麵。

身著黑色西服的列寧遺體如熟睡一般躺在水晶棺裏,唇上的山羊胡子仍清晰可見。自從去世後他一直長眠於此。

“陳總,咱們現在看的列寧墓已經是第三次建造的了,前兩次都是木製的,為了迎合紅場的整體氣氛,采用的是紅花崗石。”吳勇還是比較合格的導遊:

出了列寧墓,趙健和張小南幾個人長長的出了一口氣,看來剛才在墓地裏的氣氛著實讓他們感到很憋悶。

吳勇指著前麵說:“這裏是列寧墓,而在列寧墓和他後麵的克裏姆林宮宮牆之間還有斯大林等十幾位位蘇共早期活動家的墓地,還有第一個宇航員加加林的墓地。”

“那後麵就是克裏姆林宮了吧?”陳雨指著列寧墓後麵遠處紅色的宮牆和高大的鍾樓問。

“是啊,那邊就是克裏姆林宮,那就是克裏姆林宮的鍾樓,不過現在已經過了對外開放的時間,想進去參觀的話得等到明天了。”吳勇解釋說。

“今天還是好好的參觀一下紅場,克裏姆林宮以後再好好參觀。”陳雨說。

要知道紅場和克裏姆林宮都是莫斯科的“門麵”,也是俄羅斯的象征。雖然紅場的麵積並不是很大,但那一塊塊黑色的石頭鋪成的廣場,經曆了多年的戰爭洗禮,顯得那麼的氣勢雄渾。

此時紅場的遊客已經不多了,所以陳雨他們這群中國人格外引人注目。

現在的俄羅斯人對於中國還是非常友好和善的,一路上經常有俄羅斯人向大家點頭示意或是打招呼問好,大家也報以微笑。

“紅場雖然沒有我們的天安門廣場大,可是卻比我們那裏幹淨,也要有秩序得多。”趙健突然冒出了這樣的一句話。

聽了趙健的話,大家都有些沉默,陳雨也一時無言以對。

不過隨著斷頭台的臨近,一進紅場大家就看到的那座紅色的石頭建築--瓦西裏大教堂的出現,還是讓大家及時地轉移了思想。

瓦西裏大教堂有著一個個裝飾著彩色條紋,象洋蔥頭一樣的圓頂,夕陽的映照下竟然發出了不一樣的光芒,五顏六色,十分漂亮。

“這裏俄羅斯的民族英雄民族英雄米寧和紮巴爾斯基。”吳勇指著瓦西裏大教堂門前矗立著漂亮雕像說。不過隨即吳勇講出的話語卻讓大家有些反胃。

原來瓦西裏大教堂是15世紀伊凡大帝為慶祝戰勝韃靼人興建的,但他的殘暴與他的審美觀同樣出名,為了確保他這一傑作永遠舉世無雙,竟下令剜掉了教堂設計者的雙目,美麗頓時變成了恐懼。

聽了吳勇的介紹,大家不由得都有著一種唏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