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
三天以來,在寂靜中等待更新的讀者們必收大Pot;三個月以來,為了於樂的命運牽腸掛肚的讀者必收大Pot;由此上溯至一年零七個月之前,從那時起,堅守網易雲閱讀,執著打牌和讀書的朋友們,必收大Pot。
——題記
這本《奪池》,花了我一年零七個月的時間。
這是我的第六部長篇小說,也是我迄今為止完成的字數最多的小說。
一個寫手,用差不多八年的時間寫了六部長篇,以及數量無法統計的短篇,卻還是沒能取得什麼像樣的成績,是不是沒什麼成功希望了?
但是沒辦法呀,一天不吹牛逼我就渾身不得勁兒呢。
……
好吧,不說成功與否這種不著邊際的話題了,我還是來說說這本小說吧。
說起這本《奪池》,就不得不提另外兩本著名的德州撲克小說《底牌》和《德州撲克女王》。
我不能準確的記得我開始閱讀小說《底牌》的時間,回憶起來,大抵應該是在我寫完《出入澳門 人生浮沉》之後。因為在那本書之後,我才真正的開始接觸德州撲克。在之前,我隻是懂規則,卻絲毫不懂任何技術。(《澳門》一書中,有大約有1500字是在描述主角肖鵬在德州牌桌上的表現,現在看來,那表現大抵符合‘肥魚遊客’的定位。)
而閱讀《德州撲克女王》(《德州撲克女王》發表於2010年2月10日,距離完結之日2014年11月19日,整整4年零9個月零9天——作者Aqiao原話)則是在開始接觸現場牌桌之後,聽牌友介紹的。
這兩本德州的小說,在德州撲克圈裏很知名,閱讀率也極高,提起這兩本小說的名字,常打德州撲克的的人多數都聽過。
《底牌》書成於2009年,那時德州在中國還剛剛興起,而根據作者阿梅在完本感言中的自述,她當時就已經打牌7年了。所以,那本《底牌》的作者,毫無疑問的是中國德州圈的老前輩。
所以,那本《底牌》中描述的牌局的思路成熟嚴密,很多絲絲入扣的邏輯對決,體現了作者極高的撲克修為。但是相較之下,書中的主角鄧克新,常年混跡賭博圈,吃喝嫖賭樣樣不沾,性格有擔當又重情義,很節製又沒有其他惡習,甚至連什麼貪小便宜、浮誇、虛榮之類的小毛病都沒有。
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男人。
而且,這個主角養子身份、出身名門、背負使命、長在香港、賭在美國……
像是一個青春偶像劇裏的人物。
說這些,並不是說《底牌》這本書的質量有問題,我也對阿梅前輩的作品充滿敬佩。這世界上有許多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精彩,《底牌》的故事,是屬於鄧克新那個世界的精彩。
而那本《德州撲克女王》的故事跟《底牌》又大不相同。《女王》是女主視角,而且開篇用了較大的篇幅來介紹撲克規則、起手牌、入池率、以及底池賠率等一些知識,這本書的前期更類似於一本德州入門教材,後期故事才慢慢展開。而故事展開後,主角方曉翎的世界也逐漸展現在讀者麵前:她身在美國、出入拉斯維加斯、數學天賦過人、智商情商雙高、外貌極美、又有一名美籍男友,看起滿滿的都是拿美國綠卡的趨勢。
這兩個故事當然各有各的精彩,隻是我看完後感覺……
講的不是普通牌友的故事。
——那時我接觸德州的日子還不算長,但是在這不長的日子裏,我認識了很多人,接觸了不同的圈子。德州撲克的牌桌,就像社會的一扇窗,我從這扇窗裏,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了解到這些故事以後,我就在想,既然已經有至少兩本小說在講高大上的德撲牌手的故事,與之對應的,也應該有一本德撲小說,來說一說普通人和德州撲克的故事。
不如,我試著講一個普通玩家的故事?沒有陰謀,沒有生離死別,沒有國仇家恨,隻是一個普通玩家的故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