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2 / 2)

李達明一行人,成是非跟陸雲卓他們都來,劉曄是最近都待在石城、蘇市、海市這一帶,對眼前的一切,雖然眼睛裏還能夠看到熾熱的光芒,但已經不是非常的激動了。隻有李達明是無比的興奮。

人與人不一樣,同樣是對比,有人會通過對比,隻看到差距,隻看到不足,比得灰心喪氣,信心全失。有人卻能夠通過對比,看到希望,看到未來,比出信心和決心。李達明就是這樣的人,他看到蘇市的今天,感覺淮市跟它相比,差距還比較大,但是我們已經啟動淮市快速發展的車輪,李達明相信,通過努力,這就是淮市的未來,這就是淮市的希望所在。

參觀過整個新城區後,李達明一行又去蘇市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模型館展觀。

本來他們跟蘇市工業園區管理委會聯係,想到去考察他們的運作模式、發展狀況,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但是可能是因為他們的級別不夠,因為畢竟蘇市工業園區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屬於廳級,淮市僅僅是一個經濟欠發地區來的處級單位,人家不太願意接待李達明等人一行,或者是因為工作比較忙,接待比較多,沒有時間接待他們,就讓他們去工業園區管委會模型館展觀去參觀。

這裏有整個蘇市工業園區的全部範圍模型圖,然後分不同產業,不同層次,不同問題,分別由講解員進行介紹。在李達明看來,這不像是來學習取經,而是像參觀旅遊。

雖然整個介紹,很直觀,很清楚,李達明卻沒有剛才坐車,圍繞整個新城區轉的感覺好,但是讓李達明一行,對整個園區的產業特色、產業布局、整個園區的框架有了一個文字型的、數字化的了解。

沒有能夠直接跟園區管委會人員進行交流,讓李達明很遺憾。在李達明看來,看人家再好也沒有用,講解員和圖片文字介紹這的這些東西,都是大眾化的東西,是理想化的東西,用來寫寫材料還可以,但是實際效果是遠遠沒有通過麵對麵的交流好。

而且很多問題也不能問,因為講解員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上升不到層次,根本就不可能了解情況,更不可能回答你的問題,也沒有辦法去向他們谘詢。

應該講,李達明是帶著滿肚子希望來的,作為一個欠發達地區的人,希望能夠學習到蘇市先進的管理機製、體製運作模式,以及思維方式,但最後卻不得不帶著又滿肚子遺憾離開了展館。

當他們離開展館的時侯,時間已經到了中午,幾個人也沒有回賓館,就簡單地在外麵找了一家價格便宜實惠的小飯店吃了一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