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市委又把這篇文章進行重新編輯,在全市四套班子領導、農業主管部門以及鄉鎮中都進行了傳閱,引起了很大反響。很多人都知道了,市委辦有一個李達明,材料寫得不錯。
僅僅是材料寫得不錯而已,誰又真正地關心、研究這些問題了,領導批示下來,大家都組織了認真討論學習,但是李達明沒有看到哪一個鄉鎮、哪一個部門采取了切實的行動,看怎麼加快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展,研究怎麼加快農副產品加工地展,是外引內聯,是推動大戶領辦,還是繼續靠政府投入。
其實大家都知道,沒有農副產品加工業,農產品不進入生產和流通領域,僅僅憑農產品原始附加值,是很低的,無法為農民帶來更高的效益,而是蘇北各縣市都是農業大市、大縣,特別是淮市他有1萬農民,9多萬畝農田,更是一個農業大市,一個傳統農業縣市,卻不是一個農業強市。
這三件事,對李達明本人來,雖然讓他有許多不舒服地地方,都應該講是喜事,都是值得慶賀的,同事紛紛敲了竹杠。李達明也沒有把自己的情緒放在臉上,上班以後,本來就是要請辦公室同事玩玩的,一直沒有找到借口,於是李達明很大方地請大家,特別是綜合科人吃了一頓飯,讓大家來分享他的快樂。
也許有人會問,怎麼不請大家去洗洗澡、唱唱歌,不好意思的告訴大家,那時淮市還沒有這些東西,不像現在到處繁榮娼盛的樣子。
雖然李達明有這麼多喜事,心情還是不太高興,那呂施河就是最近很煩惱了。
呂施河原來是花元榮在政府任市長時的秘書,後來提拔為政府辦主任助理。在花元榮調任市委書記的時候,花元榮繼續揚了領導人喜歡帶駕駛員和秘書的傳統慣例,把呂施河調到市委辦公室任副主任,繼續為他服務。
最近市委工作會議以後,市裏麵準備召開兩會。這時,花元榮已經得到了消息,他年齡已經比較大了,可能會離開淮市,到在大市,也就是地級陰南市任政協副主席。
考慮到呂施河同誌跟他跑了這麼長時間,很能吃苦,也很能受委屈,花元榮想在他離開淮市之前,把呂施河放到一個比較好的部委辦局任主要負責人,就是一把手。
在征求了呂施河意見後,花元榮就想把他調到市財政局做局長。現在的財政局局長萬國權,年齡已經比較大了,而且已經兼任市政協副主席了,隻把他財政局拿掉,擔任專職政協副主席就行了。
本來他已經找萬國權談過了,萬國權也已經同意到免去財政局局長職務,擔任專職副主席。因此,經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任命呂施河同誌為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國有資產管理局局長,隻等到時候在市人大會議上由組織部門提名,經人大常委會投票選舉就可以直接擔任財政局局長了。
就在這個時候出問題了。
(以上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