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煙波殿鹹豐歸天(1 / 3)

第60回煙波殿鹹豐歸天-菜市口肅順伏法

話說鹹豐成了清王朝曆史上第一個“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的倒黴帝王,他來到熱河避暑山莊,覺得這裏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比京城還要涼爽。由於鹹豐緊急逃來,行宮未及準備,差役人手、物品供奉,以及殿堂房舍都顯得十分緊張。自從1820年嘉慶死在熱河行宮後,連續幾十年,沒有皇帝來此,美麗的山莊未免塵封垢積、冷落蕭疏。

此處初建於康熙年間,規模宏大,建築精美,當年康熙每年約有半年住在此處,搞木蘭圍獵。雍正不來,乾隆皇帝和嘉慶則幾乎美每年都來,一般五月來、九月走。此行宮位於承德以北,群山環抱,地勢高峻,背山麵湖,草木蔥鬱、氣候宜人,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鹹豐此來卻不是盛夏,雖然有點說不過去,但鹹豐臉皮一厚,便硬說是來“木蘭狩獵”,搞什麼“秋狩”、“巡幸木蘭”。上萬人的皇家大軍,經過幾天行軍來到承德西大街,早有地方大員在牌坊跪迎。大軍經過禦道,隻見此處滿目淒涼、人煙稀少,遠無京城繁華。鹹豐也顧不上那麼多,入了行宮山莊,住進了煙波致爽殿西暖閣,蘭兒居住在西宮院內,皇後居於東宮院內,其它嬪妃也都各安排住所。

避暑山莊離京城約250公裏,因康熙於正門題額“避暑山莊”,而得此名,始建於康熙四勢二年,至乾隆五十七年完工,前後曆時89年。山莊內建築達110餘處,宮牆蜿蜒起伏長達二十裏。山莊在景觀布局上盡量隱蔽皇宮的崇宏高大和威嚴莊重,極力渲染自然情趣。利用借景手法,把園外磐錘峰等名山和灤河、武烈水等納入山莊風景構圖中,使人感覺猶如生活在大自然中一樣。其在建築上盡量摒棄宮殿慣用的黃瓦燈牆和雕梁畫棟,顯示了“茅茨不剪”的山居野趣,而且亭、閣、樓、台等風景巧妙利用了地形、地物,所謂“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使人於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山莊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鹹豐所居煙波致爽殿為曆代清皇來此之寢宮,康熙盛譽此殿“四麵秀嶺,十裏平湖,致有爽氣,”故得此名。

此殿麵寬七楹,前後為廊,卷棚歇山式瓦頂。庭院裏綠草如茵、古鬆似蓋,山石散置、極富清新、幽美、自然之情趣。此殿和“雲山勝地”、“其徑雲堤”等景被康熙命名為三十六景。另外鬆鶴齋、冷香亭、采菱渡等三十六景則為乾隆三十六景。山莊之東麵和北麵,有普寧寺、安遠寺、廣安寺等12座金碧輝煌的廟宇,呈半圓形環列著山莊,如眾星捧月一般,俗稱“外八廟”。

來到此出不久,鹹豐就聽聞圓明園被毀了,好像他自己的生命也一起被燒掉了一樣,生命之火暗淡了下來,仿佛要隨著圓明園中的雕梁畫棟一同化為灰燼。

蘭兒看在眼裏,急在心中,心想:萬一現在鹹豐掛了,留下自己孤兒寡母的怎麼辦?便建議鹹豐去看戲轉移注意力、散散心。

鹹豐同意,於是在行宮中路湖麵的一處洲島“如意洲”上重新翻新了一處水上戲台,稱之為“一片雲”。鹹豐又讓熱河都統春佑在承德市麵上找來一撥清音小戲班,在此水上戲台上演起了戲來。以後每兩三天就要演一出,有時上午已經花唱,又傳旨中午還要清唱。每次的戲目、角色都由鹹豐帝朱筆欽定。

鹹豐還聽說行宮中還有當年侍候過祖父嘉慶帝的老伶人,他立即召見撫慰,並親自觀看這些老伶人向年輕的一代傳授戲文。有一次,一位老伶人將唱句中的“憑”字念作上聲,內行的鹹豐立即指出,應念作去聲。老伶人引經據典的找出了舊曲譜,鹹豐卻告訴他舊曲譜已經錯了。

不知不覺,鹹豐在此住了大半年,有種樂不思蜀的感覺,他沉迷於戲曲之中,別人勸他回京,他還不幹。一日“如意洲花唱照舊”,升平署送來次日萬壽節的戲單,鹹豐用朱筆劃掉了“四海升平”、“訓子”、“教子”、“夜奔”四出戲,點了一出叫《鐵公雞》的連台本戲。

此戲講太平軍起義,清將向榮擊敗太平軍。洪秀全令張嘉祥詐降間,伺機行刺,被向榮識破,倒施反間計,使洪秀全對張起疑,殺張妻子。張憤而降清,改名張國梁。向榮將女兒嫁張,張便死心塌地為他賣命。清將鐵公雞和鐵金翅合謀投順太平軍,設計請向榮赴宴,張扮馬夫保護,席間鐵公雞放火圍燒,張國梁劫救向榮逃跑,還擒獲鐵金翅。太平軍大將林鳳祥趁張國梁外出,奪取了太平城。張國梁、張玉梁返回,和向榮合兵一處反攻,複奪太平城。此戲在武打方麵很有特色,有跟頭翻城牆等特技。

鹹豐和蘭兒同觀此戲,鹹豐看了此戲懷念愛將張國梁,傷感道:“這劇中人物皆已不在,真是令人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