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圓明園大師鑄鍾-九龍山小俠救美
辰月、辰日、辰時。
這是傳說中所謂的“三龍調合”的吉時。天地之間有一股蕭殺之氣。
萬園之園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外正在鑄一口巨鍾,作為全園報時之用。
這鑄鍾官兒喚作惠征,是個內務府的鑄鍾師。
當時內務府鑄造大鍾,當作一樁功德大事來做,而且“功大者鍾大”。敬畏當如天,特別注重天時之適宜與否,還把天幹地支的氣象也納入進來,認為隻有在天時已備的時刻方能鑄造出完美無憾的寶鍾來。古書《考工記》中有雲:“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有為良。”
這鍾是用青銅所鑄,由於配料有些問題竟然無法成型。
那負責鑄鍾的惠征急了,生怕錯過了時辰,皇山怪罪掉了腦袋。
再說那大清道光皇帝此刻正端坐在正大光明殿中的一張金漆龍紋寶座之上,聞報鑄鍾不成,不免微微皺了一下眉頭,將鑄鍾師惠征叫到眼前道:“朕聽說天地之間充滿了浩然之氣,唯有巧匠能工方能上通天機,下接地氣,集天地之元氣,日月之靜華,山水之力量於一身而打造良器。今日鑄鍾不成,愛卿你有何良策啊?”
惠征聽了,擦了擦額頭上豆大的汗滴,跪倒在地道:“皇上莫急,臣馬上想辦法鑄成此鍾。”
道光聽了,點了點頭道:“愛卿好自為之。跪安吧!”
惠征征出了大殿,又來到爐前鑄鍾,不料還是不能成器。原來這青銅大器之中應加入動物骨頭中的鈣才能鑄成。眼看辰時將過,這時惠征的女兒月兒對惠征道:“父親,女兒聽說古人幹將莫邪鑄劍用人作祭方成利器,如今危急時刻,若今日鑄鍾失敗,滿門九族皆滅,不如女兒舍身鑄鍾,父親日後再生一個女兒好了。”
惠征聽了,連道:“不可!傻女兒,那幹將莫邪的故事僅僅是一個傳說而已,你千萬莫要當真。”
不料那月兒心意已決,竟然一縱身跳入滾燙的火爐之中和那銅水溶在了一起。
惠征大驚失色,卻悔之晚矣。不過說來也奇怪,不久這大鍾便已鑄成,有如神助一般。
道光聽說此事感歎不已又一看此鍾倒也不俗,其為蒲牢型鍾鈕,鍾肩部飾有蓮瓣一周20朵,蓮話下鑄有有圈佛咒,鍾腰以兩粗兩細四道凸弦紋將鍾體分為上下兩部,鍾裙飾有一周波浪紋及四條龍,每條龍上飾有如意形雲紋幾條,八耳波狀口,平均分布四枚撞擊月。道光道好,便又給惠征升了官,還將此鍾命名為月兒鍾,放在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的附近,每日此鍾一敲響,人們便仿佛覺得月兒在說話一般。
話說這惠征在朝中為官卻是一個老實人,很快就受人排擠失了寵,被外放到了浙江乍浦當了一個小小的六品武官驍騎校。此處有天妃宮炮台和南灣炮台,是八旗的邊防要地。惠征和夫人在乍浦滿洲大營中和夫人又生下了一個女兒,起名喚作蘭兒。這蘭兒從小長的乖巧可愛,聰明玲俐。惠征又找了個教書先生教她琴棋書畫,當時女真人十三歲便已算成年,這蘭兒很快便出落成為一個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傳說這惠征被外放為官,還和他葉赫人的出身有關。這葉赫又稱海西女真葉赫部,葉赫二字何意,無人知曉,據說海西並不在海西邊,卻在山溝之中。葉赫部後來被以努爾哈赤為首的建州女真所滅。當時其先祖發下誓言:“我葉赫部落的後代,隻要留存一個女子,也必要覆滅滿清。”於是努爾哈赤定下了祖製對葉赫後人很少重用,小心提防。
這個惠征原係鑲藍旗人,出身並不高貴,得不到皇帝重用也很正常。
惠征又覺得自己這個小女兒蘭兒和當年死去的那個月兒長得還真像,仿佛是一個模子裏造出來的一般。老惠征看見蘭兒難免想起死去的月兒,便將二倍的寵愛放在了蘭兒的身上,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心肝寶貝,生怕別人搶走。
這蘭兒的俊俏在當地一帶也是出了名的,每一出遊,道旁街邊那些好色之徒都來圍觀評頭論足。很快連附近九龍山上的土匪也聽說了,便蠢蠢欲動想打蘭兒的主意,隻是礙於滿洲大營戒備森嚴,無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