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黃先生早已為我想好日後的造船的基地了。為何不早點告之啊。”
“你又沒有說你能造這樣大型的船啊。”
“哈哈”相示而笑。
離開了淡水河鎮回到了台北,穀永寧就又修書一封給陳耆卿,告訴他現在台灣為他尋找了一塊造船的基地願意奉送給他,但條件是能夠為台灣水軍製造更加全麵的軍艦編製。對於軍艦的所需他是有所考量的。
首先軍隊不能隻有一兩種戰船就夠的。因為部隊是要適合在海上和陸上作戰的,再說了北方海域的環境並不是靠想象就可以想得出來的。這就對戰船的設計有一定的要求。其次就是戰船最終是要靠陸地上的補給的,要想增加艦隊的巡航航程就是要靠補給船的補給的。而現有的補給船都是原來在江河中行駛的漕船,事實證明這種船並不適合在海上航行的,穀永寧早就有更換的念頭了,隻是因為大力推行新興的帆船而耽誤了一些。這次他也將漕船的需求寫在信中希望能夠一並解決。
很快的陳耆卿也就回信了。在信中他肯定了穀永寧對於海軍組建的構想,對於穀永寧所奉送的港口的條件也是很欣賞的,隻是最近他自己的訂單生意也比較多一時沒有辦法抽出人力去台灣,但是他還是推薦了他的一個師兄來台灣襄助與穀永寧。
對於他的回信穀永寧還是有點失望的,因為最起碼他的海軍要遲上一年的時間才能成型了。但他又抱有些希望,那就是他所介紹那個師兄子會有什麼樣子。
不出半個月,那個師兄就來到了台北。信上隻說是一個人,其實是來了兩個人。
一個叫林雲望字近希另外一個是他的弟弟叫林雲豹字躍遷兩兄弟都是造船的高手。穀永寧在台灣殿裏會見了兩個人。
“二位都是我兄長壽老的同門師兄,相比都是業內的高手了,不知道兩位都專長於哪方麵的技藝為業?”
年齡大一點的林雲望首先答道:“回大人的話,我兄弟兩人在沿海各路行走多年,主要是以修理船隻為生。”
“哦”穀永寧心不在焉的回答。就一個修船的,陳兄怎麼能把他們當作寶了呢?想不明白。
“那你們修過些什麼船?”
“我哥可是幫皇上的龍輿修理的過的”旁邊的林雲豹搶先回答。看他的年紀也不過20歲出頭,對於他哥哥的功勞很是自豪,見穀永寧有些冷落人的意思就將當年的那些往事都搬了出來。
“當年龍衛水師北上抗金,洪澤湖水戰大破金軍水師然本方也有多艘戰船受到嚴重的傷害都已經無法起航了。後得到了我哥組織人手修複才能安然返回都城。後來龍衛水師統製還給我哥送來‘船家妙手’的錦盒以表心意呢”說著將錦盒取出遞到穀永寧的手上。他一看,果然是皇家之物,看來這兩人所言非虛,還是有真才實學的。
“果然陳兄沒有介紹錯人,二位就留在島上襄助與我吧”他收起了盒子,對兩位說。
“無功不受祿,不知大人要我等做何事”還是老大謹慎,先問清楚再說。
“好,我就跟你們明說了吧”他站起身來“大宋積貧積弱久已,自開禧一戰我大宋損兵折將,陸上以無可以匹敵之軍,然金人也以無力南圖;今蒙古人崛起與北方草原,相交功罰於北方,西夏黨項人凶殘無比,和女真相比有過之而不及。陸上強敵環伺難有作為,要徐圖北伐唯有海上。”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都講了出來。
“海外諸國無論百濟、倭國、還是流求、暹羅都不是我海軍之敵手,金國的水師況且能敗於我龍衛水師之手怎麼能是我台灣海軍的對手,隻有強大的水軍才是製勝的法寶。”
“大人說得很對,可是我們又能如何幫助大人”
“你們二位隻要幫忙改進我的漕船就是大功一件了”
“這又有何難?”林雲望笑著說。